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海归”博士情系库布其 新型沙障铺就“科技治沙路”

2018年08月10日 10:5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视频:库布其沙漠治理:沙漠林场实现生态和经济效益双提升  来源:中国新闻网

  (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海归”博士情系库布其 新型沙障铺就“科技治沙路”

  中新社鄂尔多斯8月10日电 题:“海归”博士情系库布其 新型沙障铺就“科技治沙路”

  中新社记者 赵永厚 李爱平

  虞毅再一次眺望自己的“杰作”,是在盛夏八月。地点是在库布其沙漠腹地的银肯塔拉。

  银肯塔拉如今已成为旅游区。无边沙漠上的“白色网络”,“乖乖控制住”高低起伏的沙丘,这壮观景象震撼了中外宾客。

  这是中国学者治沙采用的方式“生物基可降解纤维沙袋沙障”,通俗地讲就是“就地取材,以沙治沙”。

  今年55岁的虞毅,是一名海归博士,也是这项技术的发明人。

  曾在留学日本攻读博士的虞毅,谈起用高科技手段治沙时表示,“自己所学的专业与此有关,也想通过自己的专业所学打破沙漠这个‘地球癌症’不可治理的神话。”

  虞毅介绍说,他和他的研发团队发明了“生物基可降解纤维沙袋沙障”治沙新材料技术。

  “这一技术听上去很生涩,实际上就是稳定沙丘的一种治沙方法,其主要材料则是聚乳酸。”虞毅透露,研发团队目前已研发出了相关技术,并已于2008年取得中国发明专利。

  “这一治沙技术已经在中国乌兰布和沙漠及北方7个不同地貌类型和气候条件的沙区取得了实地铺设试验结果。”让虞毅兴奋地是,中科院兰州分院的专家和北京林业大学的专家都肯定了该项成果。

  业界普遍认为,这一固沙技术,比传统草方格、沙柳及芦苇等材料的沙障有优势,运输便捷、铺设方法简单、现地保存时间长、铺设效率高等,解决了传统植物沙障铺设材料匮乏的施工难题,是治愈“地球癌症”的一剂良方。

  更重要的是,在自然条件下聚乳酸纤维沙袋沙障的障体材料可以完全生物降解,杜绝了目前使用化学材料沙障带来的化学残留及二次污染。

  中新社记者了解到,这项技术也得到了国际认可,在鄂尔多斯举行的“第十三次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缔约方大会”上,该技术作为大会防沙治沙成就展的主流技术成果巡回展播,并被选为大会参观考察路线的治沙技术示范样板。

  更早前,在首届内蒙古国际荒漠化防治科技创新高峰论坛期间,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伊戈尔·谢尔盖耶维奇·佐恩表示,有关聚乳酸新材料化学和物理性能的研究表明,该材料更具稳定性,可使用的期限更持久,希望能够继续创新,从目前手工装填到未来实现机械化装填很有必要。

  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学荒漠研究所的奥尔洛夫斯基教授和里奥教授认为,“对全球的荒漠化防治区域而言,除了南非和纳米比亚等相对比较湿润的地方,其余干旱、半干旱区域都可以推广使用聚乳酸沙障技术。”

  虞毅表示,经过几代治沙专家的不懈努力,目前中国已形成技术先进、成熟度高和推广应用面积广泛的防沙治沙技术体系,理论和应用水平已经走在世界前列,荒漠化治理取得巨大成就,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沙退人进”的重大转变。

  “争取在‘一带一路’沿线有防沙治沙需求的国家和地区实现绿色治理技术的共享,展示中国科学治沙的创新成果,输出切实可行的中国防治荒漠化实用技术。”虞毅对此信心满满。(完)

【编辑:刘湃】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