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议建构多元视角的中国文化心理学共同体

2018年11月01日 21:4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专家议建构多元视角的中国文化心理学共同体
    中国心理学会文化心理学会专业委员会(筹)学术年会暨文化心理学高峰论坛11月1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刘国伟 摄

  中新网北京11月1日电 (记者 马海燕)中国心理学会文化心理学会专业委员会(筹)学术年会暨文化心理学高峰论坛1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本次论坛汇聚了30多位来自国内外在文化心理学领域有突出贡献和卓越成果的专家学者,就本土研究与跨文化研究、社会变迁与全球化应对、中华民族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化认知神经科学等话题展开了一系列深度对话。

  “文化心理学有助于文化主体对内具有文化自信,对外尊重文化多样性,增强文化交流和文化和谐共存。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到‘一带一路’的民心相通,再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伟大事业都需要文化心理学的研究。”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理事长傅小兰说。

中国心理学会文化心理学会专业委员会(筹)学术年会暨文化心理学高峰论坛11月1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刘国伟 摄
中国心理学会文化心理学会专业委员会(筹)学术年会暨文化心理学高峰论坛11月1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刘国伟 摄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张积家认为,民族文化心理研究应该发掘基于56个民族的“中国智慧”总和,来讲好“中国故事”。美国堪萨斯大学传媒系的张雁冰教授和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教授分别指出,多途径的文化接触和开放的全球化取向,有利于缓解当前逆全球化和中美贸易战背景下的文化交流不和谐因素。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翟学伟从面子的本土研究社会规则的本土分析入手,对耻感文化进行了具有解释性典范的理论建构。曾任国际跨文化心理学会主席的彼得·史密斯认为,可以用更契合东亚社会的面子文化概念,细化和替代简单对应西方个人主义的集体主义概念。

  “这些看似多元而广泛的对话,以中国心理学会文化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的筹建为契机,恰恰可以融合为建构中国文化心理学共同体的本质内核。”傅小兰说。

  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众多非西方文化树立自己的文化自觉和自信,超越西方文化的主导,以平等的方式交流融合,必定能够促进不同文化的共同繁荣。而结合国际文化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前沿,在中国社会变迁背景下助力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则是中国文化心理学的责任担当。(完)

【编辑:姜贞宇】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