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郭建笔下风云录:中国群星闪耀时

2018年12月17日 00:4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改革开放40年·记录者)郭建笔下风云录:中国群星闪耀时

  中新社北京12月16日电 题:郭建笔下风云录:中国群星闪耀时

  作者 董婧佳

  戴副眼镜,个子不高,一身蓝色棉袄棉裤,手边的纸上写着密密麻麻的运算公式。这是1978年3月,郭建初次见到的“国民偶像”陈景润。在改革开放群星闪耀的时代,中国新闻社原总编辑郭建以数十年之功,记下了一部名人“风云录”。

  科学的春天来了

  图为陈景润(左一)在科学大会代表住地。<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郭建 摄

图为陈景润(左一)在科学大会代表住地。中新社记者 郭建 摄

  “我跟陈景润见面的时候,就像林黛玉见到贾宝玉一样,很快就很喜欢这个人。”作家徐迟在1978年的一次公开演讲中说。同年1月,正是徐迟的一篇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使数学家陈景润苦战“猜想”的故事飞入中国千千万万百姓家。

  “陈景润成了精神偶像,追星者遍及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祝福的、请教的、求爱的信函雪片般飞来。”郭建日前接受记者专访时说,1978年3月,他在北京友谊宾馆探访将参加全国科学大会的陈景润。“3天后,我拿着已经发表的稿子再去拜访,却被告知陈景润已经搬走了。原来这些天找他的记者、代表乃至宾馆服务员,一拨又一拨,不堪其扰的陈景润只好请会务组为他换个房间‘躲一躲’。”

  “科学的春天来了,”郭建说,“问那时的学生将来想做什么,回答十有八九都是科学家、工程师。”自1977年恢复高考至1980年四年间,全国近2000万考生走入高考考场。在空前高涨的社会热潮推动下,郭建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采访报道了数十位科教文化名人:向华罗庚讨教自学之法,请苏步青分享时间管理之道,得冰心赠言“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弗为”,拜访国画大师关山月、诗人艾青……

  图为郭建(右)采访数学大师苏步青。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发 郭建供图 摄

图为郭建(右)采访数学大师苏步青。 中新社发 郭建供图 摄

  学习热情不只“民间”,课堂开进了中南海里。1955年,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曾请钱三强讲授原子能科学技术。“1980年起,中南海重新开课。”郭建说,“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多次主持政治局集体学习,中南海的课堂成为新常态。”

  “尊师重教一直是我们的优秀传统。”令郭建记忆尤深的是1997年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应邀访美,期间特意赶往费城看望96岁高龄的老师顾毓琇先生。“顾老回赠一信封,内有他的手书‘和平统一兴中华,天下为公进大同’。”当地华文媒体当日发表题为《元首出访不忘尊师重教》的社论称,尊师重教和爱国主义传统,是中国国情的一部分。

  “半边天”大放异彩

  改革开放40年也是中国女性彻底解放和地位提升的40年。在郭建笔下,钟情旗袍的女将军聂力、活跃在运动场上的中联部第一位女部长李淑铮、热爱写作的第一位女省委书记万绍芬、新中国第一位天文台女台长叶叔华等女性精英不断与读者见面。

  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怀柔召开,郭建率中新社报道组驻场。在专刊的卷首语中,郭建写道:“担任本次世妇会主席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慕华十分重视提高全社会女性的素质,并认为‘女性最重要的是要自强不息’。冰岛女总统芬博阿多蒂尔则强调‘只有教育,教育和教育,才能使女性成长’,可谓英雄所见略同。”

  图为郭建(右二)采访时任中央统战部常务副部长万绍芬。<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发 郭建供图 摄

图为郭建(右二)采访时任中央统战部常务副部长万绍芬。中新社发 郭建供图 摄

  “出国深造和在外打拼的女性也越来越多。”郭建说,钢琴神童缪茵屡获国际大奖,电视人靳羽西著书《魅力何来》……“人才代出、百花齐放,归根结底是人们思想解放,社会愈发开明多元,女性也有更多机会接受教育、追求进步的结果”。

  经济学家企业家走红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海”“转制”成为热词。

  “那个年代,经济学家、企业家开始走红。”郭建说,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北大教授萧灼基,近十年出版7部经济学专著,担任多个全国性学术职务、机构顾问,“我采访他时,他刚结束了5天穿梭中国5个大中城市的行程,总是嫌火车太慢,人送雅号‘萧飞机’”。

  图为郭建在联合国总部采访。<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发 郭建供图 摄

图为郭建在联合国总部采访。中新社发 郭建供图 摄

  “中国没有上帝,只有爷。顾客就是爷。”郭建在2002年采访北京前门全聚德烤鸭店总经理沈放的稿件中写道,“几年过去,‘爷文化’在员工中由不理解、不舒服、不高兴,到普遍认同、蔚然成风,进入‘我就应该伺候好爷’的自由王国,是思想上的一场革命。卓越的品质,一流的服务,为这家百年老店带来巨大经济效益。2001年销售额突破九千万元大关,便是‘观念变面貌新’的明证。”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节奏和使命。”郭建感慨说,“那个年代国企改革如火如荼,如今中央强调鼓励支持民营经济毫不动摇,互联网经济、影视娱乐经济也都活跃起来,人们的能动性和开放意识越来越强,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图为陈景润(右)和恩师沈元科学大会喜相逢。<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郭建 摄

图为陈景润(右)和恩师沈元科学大会喜相逢。中新社记者 郭建 摄

  “今天,整个社会愈加自由、宽容,年轻人追求个性、多元,也爱跳槽。”郭建笑说,“流动才是活水,这是好事。选择性多了,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好的传统和精神不能丢,不管跳到哪里、做什么,都要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干。现在的社会依然需要陈景润精神。”(完)

【编辑:李霈韵】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