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处分“404教授”后 还要修复学术评价体系

2018年12月21日 04:47 来源:科技日报 参与互动 

  处分“404教授”后 还要修复学术评价体系

  涉嫌多篇论文抄袭、被称作“404教授”的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准80后”梁莹教授涉嫌学术抄袭一事,有了新进展。据南京大学新闻网,近日,南京大学召开的警示教育大会,通报了学校对教师梁莹学术不端等违规违纪行为的处理情况。通报称,经调查并经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教师职业道德与纪律委员会研究,认定梁莹存在学术道德等师德问题且情节严重。

  根据通报,对于梁莹的处分包括,行政记过,取消其研究生导师资格,将其调离教学科研岗位,终止“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聘任合同等。可以说,这基本上等于“熔断”了其个人学术和教师生涯。

  对比近年其他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置,这一处罚力度,应该不算轻了,可谓示范了大学对于学术不端行为的正确态度。但是,一名长年涉嫌论文抄袭、一稿多投,并在教学上也因态度不端而多次遭到学生举报的教授,实在不应该在今天才受到处罚。在对学术造假当事人予以严厉追责的同时,学校的学术净化能力和评价体系,在此事件后能否“吃一堑长一智”,或许更重要。

  事实上,几乎是一路靠着学术造假“起家”的梁莹,本不应该走得这么远。比如其2009年进入南京大学任教时,学院内部就曾有不同意见。主要疑点在于,彼时才30岁的她就发表了30多篇论文,以文科的标准来看,可能不太严谨。不是说年轻教师“高产”就一定有问题,但对于有违常态的“成绩”,校方对之予以更谨慎的审视和调查,这才是一种更负责任的态度。如果学校的学术评价体系,是更看重学术质量而不是论文数量,梁莹式学术泡沫,恐怕吹不了这么大。

  另外,尽管这些年被曝光的学术造假现象不在少数,但几乎都是先由媒体或“网友”“揭黑”,而极少有学校主动自曝家丑。以梁莹事件为例,在曝光前,她就已经有主动删掉自己论文的“前兆”,但并没有引起校方的足够重视。这个过程中,校方是否真的完全不知情,还是抱着侥幸心理采取了“睁只眼闭只眼”的态度?这其中留下了让人想象的空间。甚至说,如果此事不是被媒体意外曝光,如果没有舆论的施压,校方的最终处置还是否能够如此严厉,也不得不打上一个问号。

  所以,这类事件其实引申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就是学校对于学术不端行为,是否真的有自曝家丑或者说主动清理门户的勇气?若校方不具有这种意识,甚至把个别教师的学术造假当作家丑,能掩就掩“护犊子”,不仅梁莹式造假“现原形”将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也给了更多教师负面激励。同时,这也对那些真正严肃做学问的教师,构成了不公。由此所形塑的其实是一种“劣币驱逐良币”的学术生态。其对正常学术土壤和氛围的伤害,不容小觑。

  所以,严肃处理“404教授”之余,涉事学校更应该反思,梁莹的“成长”故事,到底折射出了多少学术评价和考核的漏洞,学校内部对于学术不端现象的自净能力,是否真正具备了?在通报中,南京大学还责成相关学院和部门“作出深刻反省和认真检讨,采取切实措施,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希望反省、检讨,能够真正体现为制度化的修复。

【编辑:姜贞宇】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