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镇上来了“博士助理”

2018年12月24日 17:20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镇上来了“博士助理”

  新华社哈尔滨12月24日电 题:镇上来了“博士助理”

  新华社记者闫睿、江宥林

  冬日的东北,室外滴水成冰。听说小谢博士要来,黑龙江省五常市背荫河镇58岁农民颜井林顾不上寒冷,不时到家门口张望。看着自家院内满仓结实的玉米棒,老颜嘴里念叨“多亏有小谢博士”。

  小谢博士本名谢腾龙,是东北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方向的“85后”博士生。今年4月,他报名参与了五常市开展的“地校合作柔性引进人才”计划,挂职成为背荫河镇镇长助理。一起下乡时,镇长刘艳威告诉谢腾龙,“在乡下,要是没点儿‘跑断腿,磨破嘴’的韧劲,可不易成事。”

  直到第一次敲开颜井林的家门,谢腾龙才真正感受到镇长所言非虚。五常市以农业闻名,但时常面临干旱威胁。摸准这一情况,谢腾龙准备将自己在实验室参与研究的植物生长调节技术,给乡亲们普及下去,一来可以帮助作物抵御干旱,二来还能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我讲了一肚子的话,老爷子却没太搭茬。”谢腾龙说。

  “我种了30来年地,还用个小伙子教?再者说,家里200多亩玉米、水稻地,减产了咋办?不敢冒那个风险。”颜井林道出最初的顾虑。

  回到家,谢腾龙心里也犯起嘀咕,还要不要再来。但农业“三减”是大势所趋,实验室成果也有了几年小范围实践的成功经验,“这事儿还得接着来。”谢腾龙鼓足劲,再一次敲开颜井林的家门。

  这一次,颜井林多少听进去了点儿,可还是拿不定主意。“那时压力挺大,我向大爷担保,如果用了新技术庄稼真减产了,就包赔他损失。说得容易,哪里赔得起啊?”可谢腾龙的倔劲儿上来了,第三次拜访颜井林时,他把镇上种地的“老把式”也请了过去。

  几番耐心劝说后,颜井林终于松了口:“那我试试,但可不全试啊。”这之后,谢腾龙三天两头会去老颜地里查看作物生长情况。

  “按小谢博士说的科学施肥方法,需要增加施肥次数,减少总施肥量,出工次数多了,累是累点儿,可算下来每亩地农资钱也省了一百多元。”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大田作物生长季,颜井林心里逐渐亮堂起来,“今年也旱,但俺家玉米没受啥大影响,粒儿饱满,保住了产量。”

  眼见着邻里乡亲投来羡慕的目光,颜井林跟大伙儿说:“以前种地靠经验,现在咱也得信科学了。”放下心来的谢腾龙,也准备来年再扩大技术应用面积,帮助更多的农户。

  “乡村振兴,需要懂技术、肯实干的能人。”五常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梅晓东说,今年通过与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等高校合作,市里柔性引进了24名农学、社会学等专业硕博生,挂职24个乡镇长助理一年。他们把新理念、新技术带过来,成为开展农业生产、精准扶贫的智力“引擎”。

  “来年开春你可得早点来啊。”临别时,颜井林对谢腾龙说,“到时候,我领你在屯子里挨家挨户说技术。”

  “一定来!”这对“忘年交”定下了来年的“约会”。

【编辑:丁宝秀】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