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浙大研制出可个性化定制的PET分子影像探针

2019年04月09日 15:27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新华社杭州4月9日电(朱涵 杨凌伟)8日,浙江大学发布了我国首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PET(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分子影像探针微流控模块化集成合成系统。该系统大幅降低了放射量、制备时间等关键能耗指标,拓展了个体化、精准医疗的PET临床应用,还可为相关新药研发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该成果受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基金委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项支持,由浙大核医学与分子影像研究所张宏教授团队历时12年研发完成,形成9项专利。

  据介绍,PET是国际上先进的分子影像学检查技术,能够反映活体状态下细胞或分子水平的变化,通过特定标记的药物,可动态显示机体内各种组织器官及细胞代谢的生化改变、基因表达、受体功能等生命关键信息,揭示疾病生物学过程,实现肿瘤、心血管及神经精神等重大疾病的精准诊治。

  “分子影像探针是PET和核医学的关键,是一种特异性的显像剂,其中发挥信号作用的是放射性核素。这些放射性核素就像‘侦察兵’,能为医生和科研人员找到病灶的位置。”张宏说。

  课题组成员、浙江大学医学中心副主任田梅介绍说,PET分子影像探针的特殊性还在于“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要观察特定的生化过程,需要特定的探针。目前,国际上已经有这类分子影像探针100余种,但现有的分子影像探针存在功能单一、合成计量大的问题,滞后于临床应用和研究的需求。

  据了解,浙大团队目前研制成功的样机采用微流控芯片模块化策略,他们设计出一款由石英制成的、约两张名片大的微流控芯片,芯片内部最小的通道内径比一根头发丝还要细。在微小尺度通道网络内,通过对反应物质流体进行控制,实现合成反应的微量快速合成,在一台仪器上就可以合成不同的PET分子影像探针,具有低成本、多模块、快合成、自动化等特点。

【编辑:房家梁】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