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一带一路”对欧洲是机遇还是挑战?新任驻德大使这样说

2019年04月15日 14:59 来源:国是直通车 参与互动 

  “一带一路”对欧洲是机遇还是挑战?新任驻德大使:春日里的“过敏反应”

  妙喻。

  “一带一路”在欧洲媒体上的热度,似乎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高。

  今年3月,意大利和中国签署了政府间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成为首个正式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七国集团(G7)国家。然而,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究竟对欧洲意味着什么”的讨论,远未画上句点。

  作为欧盟经济总量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德国不仅是欧盟经济火车头,同时也是中国在欧洲最大的贸易伙伴(连续43年!);中国则已连续三年位居德国全球最大贸易伙伴。

  

  (图片来源:中国驻德国大使馆)

  当地时间4月12日晚,中国新任驻德国大使吴恳在柏林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内隆重举行到任招待会。作为中国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第十一任大使,他用一则“妙喻”为在场德国政府官员、议员、各界友好人士和驻德使团代表解读“一带一路”倡议:

  最近一段时间,德国、欧洲的舆论对中国的关注度很高,我也听到对中国发展崛起不同的解读声音,特别是“一带一路”对欧洲而言是机遇还是挑战的疑问。我想强调,30年前,中国对德国谋求民族统一给予了不附加任何条件的坚定支持。时至今日,我们同样坚定支持欧洲一体化,希望看到一个更加团结、稳定和繁荣的欧洲。中国先贤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中国在实现自身发展过程中,从未以损害别国利益为代价,而是倡导国际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为此,中方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为世界各国开展互利共赢合作提供了一个大平台。

  

  部分人士对“一带一路”抱有很深疑虑,让我想到这两天春意盎然,我却出现了过敏反应。医学上说,过敏是体内免疫系统对不熟悉、不了解的某种事物的过激反应,而该事物本身对人体无害甚至是有益的。事实上,越来越多的欧洲国家认识到“一带一路”所蕴含的重要机遇。“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的道理大家都懂。希望有关人士能尽快克服对“一带一路”的“过敏症”,中德共同挖掘合作潜能并从中获益。

  据悉,吴恳大使毕业于武汉大学,曾在德国法兰克福大学进修,先后担任中国外交部干部司司长,中国驻奥地利、瑞士大使,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中国驻荷兰大使。2019年3月出任中国驻德国大使。

  作为经验十分丰富的资深外交官,吴恳以一种不失感性的方式开始了当天的致辞。他说,两周前,在向施泰因迈尔总统递交国书时,总统先生特意祝贺我重返故地并“重操旧业”。很高兴再次使用熟悉的德语同大家交流,总统的祝贺也将我的思绪拉到了30多年前。

  

  吴大使以“故地重返”为引,有感而发:

  故地重返,首先我为能以大使身份同德国再续不解之缘感到由衷高兴。早在1987年,我即赴法兰克福大学求学。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我外交生涯初期,我先后在中国驻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使馆工作,也亲历了两德统一这一对德国、欧洲乃至世界形势产生深远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尽管工作岗位不同,我始终关注德国和中德关系发展。如果说早期在德岁月见证了我的成长成熟,那之后30多年的时光历练则加深了我对德国的美好情谊,坚定了我对推进中德交流合作的信心和决心。

  故地重返,我为往日情谊的历久弥新而倍感亲切。我特别期待今天能同德国的新老朋友们畅叙友谊,共谋发展。我在武汉大学时期的德语老师杨森是我德语学习的“领路人”,也是我认识的第一个德国人。他不仅为我打开了了解德国的一扇窗,更教会我要以客观、尊重和包容的视角看待其他国家和民族。这一看似简单却鞭辟入里的立身处世之道,深刻影响着我的外交生涯,并随着我工作时间越长,去的国家越多,越来越鲜明。

  

  故地重返,我也有源于今昔对比而发自内心的良多感触。我清楚记得,1990年初到柏林时,结束东西分裂、谋求民族统一是当时德国民众的首要关切;中国则处于改革开放初期,还在“摸着石头过河”,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十分有限。时至今日,世界、亚洲和欧洲尤其是中国和德国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东西柏林早已合二为一,德国不仅完成了国家统一,新老联邦州还实现了融合发展;中国则依靠40年改革开放之路成功使7亿人脱贫,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两国在世界经济和国际舞台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德关系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

  

  吴恳大使与杨森老师夫妇重逢

  两周前,习近平主席同默克尔总理在巴黎举行会晤,就中德、中欧合作达成不少新的重要共识。两国已建立包括政府磋商在内的70多对双边交流机制。双方还就诸多国际和地区问题保持沟通协调,共同倡导国际合作,维护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德国连续43年保持中国在欧洲最大贸易伙伴地位,中国连续三年成为德国全球最大贸易伙伴,中德之间人员往来每年超过200万人次。这些都充分说明双方互利合作达到了很高水平。我想利用这个机会,对所有中国和德国的同事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感谢你们多年来为中德关系发展所做的不懈努力和贡献!

  

  

  附:致辞全文

  吴恳大使在到任招待会上的讲话

  2019年4月12日,柏林

  各位使节,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感谢大家出席我的到任招待会。自1972年中德正式建交以来,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11任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大使,对此我深感荣幸。两周前,在向施泰因迈尔总统递交国书时,总统先生特意祝贺我重返故地并“重操旧业”。我很高兴再次使用熟悉的德语同大家交流,总统的祝贺也将我的思绪拉到了30多年前。

  故地重返,首先我为能以大使身份同德国再续不解之缘感到由衷高兴。早在1987年,我即赴法兰克福大学求学。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我外交生涯初期,我先后在中国驻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使馆工作,也亲历了两德统一这一对德国、欧洲乃至世界形势产生深远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尽管工作岗位不同,我始终关注德国和中德关系发展。如果说早期在德岁月见证了我的成长成熟,那之后30多年的时光历练则加深了我对德国的美好情谊,坚定了我对推进中德交流合作的信心和决心。

  故地重返,我为往日情谊的历久弥新而倍感亲切。我特别期待今天能同德国的新老朋友们畅叙友谊,共谋发展。我在武汉大学时期的德语老师杨森(J rnJansen)老先生也应邀来到招待会现场。杨森老师是我德语学习的“领路人”,也是我认识的第一个德国人。他不仅为我打开了了解德国的一扇窗,更教会我要以客观、尊重和包容的视角看待其他国家和民族。这一看似简单却鞭辟入里的立身处世之道,深刻影响着我的外交生涯,并随着我工作时间越长,去的国家越多,越来越鲜明。

  故地重返,我也有源于今昔对比而发自内心的良多感触。我清楚记得,1990年初到柏林时,结束东西分裂、谋求民族统一是当时德国民众的首要关切;中国则处于改革开放初期,还在“摸着石头过河”,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十分有限。时至今日,世界、亚洲和欧洲尤其是中国和德国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东西柏林早已合二为一,德国不仅完成了国家统一,新老联邦州还实现了融合发展;中国则依靠40年改革开放之路成功使7亿人脱贫,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两国在世界经济和国际舞台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德关系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两周前,习近平主席同默克尔总理在巴黎举行会晤,就中德、中欧合作达成不少新的重要共识。两国已建立包括政府磋商在内的70多对双边交流机制。双方还就诸多国际和地区问题保持沟通协调,共同倡导国际合作,维护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德国连续43年保持中国在欧洲最大贸易伙伴地位,中国连续三年成为德国全球最大贸易伙伴,中德之间人员往来每年超过200万人次。这些都充分说明双方互利合作达到了很高水平。我想利用这个机会,对所有中国和德国的同事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感谢你们多年来为中德关系发展所做的不懈努力和贡献!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如果说当年我初到柏林,中德各自发展前景还面临着一定的不确定性,那么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这种不稳定、不确定性更多体现在今天的国际格局层面,特别是多边主义、自由贸易等既有共识受到冲击,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民粹主义上升。越是在这种变局、乱局下,作为全方位战略伙伴,我们越应保持战略定力,维护中德关系稳定健康发展,应对外部环境的变与乱。

  我们要以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理念推进合作。唯有双向、持续的开放才能促进合作,为两国民众带来更多实惠。上世纪80年代,以大众汽车为代表的德企业较早参与中国开放进程,既作出了贡献,也从中受益。我曾在广东省工作3年,那里是中国开放最早、开放面最大、开放程度最高的“明星省份”。正是秉着这股“敢为人先、开放进取”的精神,广东与德国的合作也取得了显著成就。巴斯夫即将投建的大型独资化工项目即落户于广东湛江。我也曾实地参观广东揭阳的中德金属生态园,双方合作搞得有声有色。广东的例子说明,开放合作才能扩大发展空间,才能实现优势互补。相反,如果人为设置壁垒,干预甚至阻碍经贸合作,不仅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还会损害自身发展利益。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中德更应坚守融通理念,促进开放合作,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我们要增进彼此认知、提升互信水平。通过坦诚交流使双方增进相互了解和理解,减少误解,最终达成互信,对中德合作至关重要。最近一段时间,德国、欧洲的舆论对中国的关注度很高,我也听到对中国发展崛起不同的解读声音,特别是“一带一路”对欧洲而言是机遇还是挑战的疑问。我想强调,30年前,中国对德国谋求民族统一给予了不附加任何条件的坚定支持。时至今日,我们同样坚定支持欧洲一体化,希望看到一个更加团结、稳定和繁荣的欧洲。中国先贤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中国在实现自身发展过程中,从未以损害别国利益为代价,而是倡导国际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为此,中方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为世界各国开展互利共赢合作提供了一个大平台。部分人士对“一带一路”抱有很深疑虑,让我想到这两天春意盎然,我却出现了过敏反应。医学上说,过敏是体内免疫系统对不熟悉、不了解的某种事物的过激反应,而该事物本身对人体无害甚至是有益的。事实上,越来越多的欧洲国家认识到“一带一路”所蕴含的重要机遇。“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的道理大家都懂。希望有关人士能尽快克服对“一带一路”的“过敏症”,中德共同挖掘合作潜能并从中获益。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我们都是中德关系持续向好发展的见证者、受益者和建设者。双方合作的深入推进不仅有赖于两国政府的努力,更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一件件具体的事、一份份具体的工作实现的。让我们再接再厉,抓住机遇,不断拓宽合作领域,不断丰富合作内涵,推动中德合作再上新台阶。谢谢大家!(彭大伟)

  (资料来源:中国杜塞尔多夫总领馆、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图据中国驻杜塞尔多夫总领馆)  

【编辑:姜贞宇】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