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民心相通”是喊口号?是多此一举? 大错特错

2019年04月24日 12:11 来源:经济日报微信公众号 参与互动 

  “民心相通”是喊口号?是多此一举?大错特错!丨一带一路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倡议“五通”的重要内容之一。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民心相通就是要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学术往来、人才交流合作、媒体合作、青年和妇女交往、志愿者服务等,为深化双多边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

  你可能会觉得,听起来很抽象,是不是喊口号?实际工作都在做什么?做了有什么效果?

  也有人认为,“一带一路”就是一起“挣钱”,做好经济合作就行了,特意推动人文交流岂不是多此一举?

  此类观点大错特错。

  笔者的家人曾经作为翻译,参加过商务部主办的中外交流活动,接待了两个分别来自肯尼亚和土耳其的代表团,成员来自各自国家的教育界、文化界、政府部门、商界等。

  这些人都是第一次到中国,此前,他们对中国的了解都来自于日常接触到的外部信息,这些信息里夹杂着各种杂音,让很多人对中国的认识十分片面乃至歪曲。以至于有代表团成员一本正经地问接待人员:你是不是也会中国功夫?

  原来,在他眼里,几乎每个中国人都有成为李小龙的潜质。这样的认知固然很有趣,也充满善意,但是足以看出他们对中国的了解之少。

  

  ↑“功夫”是最受欢迎的中国元素之一,图为土耳其代表团成员在中国学习太极拳。

  在中国的时间里,代表团参观了北京大学,和中国的学生进行交流,去很多城市参观了当地的企业,到北京的商场、胡同里体验了中国的风土人情。

  

  ↑图为土耳其代表团参观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中国跟我以前想得完全不一样!”一边走,一边看,中国带给代表团成员一个又一个惊讶。中国人的友好,电商和移动支付的便利,高铁的四通八达,城市的发展速度,企业的产品质量,都给代表团留下了深刻印象。

  

  ↑图为土耳其代表团成员在北京天坛自拍。

  通过交流活动,很多人喜欢上了中国,消除了对中国的误解乃至偏见。不少代表团成员还发现了自己在国内负责的领域和中国方面有很多可以合作的空间,继而建立了合作关系。

  这就是民心相通工作发挥的作用。

  “一带一路”建设的所有成果,归根结底是要造福各国人民,让一个个普普通通的民众得到实惠。因此,让民众了解、理解并支持,是推动“一带一路”合作健康前行的基础。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有不同的声音出现,积极响应者众多,但是也有观望者、唱衰者,甚至有敌视者。

  从根源上来说,对“一带一路”负面的看法来自于对于中国的偏见,而造成偏见的重要原因就是不了解。

  加强中外人文交流,增进相互了解,正是纠正偏见的最好方式。

  要实现这些目的,相关政策文件的指引推动作用很重要。所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原文化部等中央部委,到各地方、各社会组织、人民团体、科研机构、企业、媒体、智库等,都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和特点,制定了具体的专项合作规划和工作方案。

  众多交流网络和平台,则为机制化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媒介。孔子学院已经成为一个世界知名的中外文化交流平台。近年来,“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新闻合作联盟、高校战略联盟、工商协会联盟、世界旅游联盟、国际科学组织联盟、国际剧院联盟等先后成立并运行,在各自领域里推动了中外人文交流。

  ↑在肯尼亚内罗毕,一名中国志愿者向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的学生教授剪纸。新华社记者王腾摄

  有了政策指引,有了平台推动,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得以全面开展。

  所以,意大利观众看到了中意合作的京剧《图兰朵》,匈牙利上演了有浓浓中国年味的“中国春”文化节,中国和欧洲旅游委员会共同确定了2018年“中欧旅游年”,并举办了100余场宣传推广活动……

  

  ↑2019年2月5日,实验京剧《图兰朵》在意大利罗马上演。图片来源:新华社

  当然,民心相通工作不是一时之举。世代友好是全世界大部分人永恒的共同愿望,因此,这种追求和平共处、增进友谊的交流永远不会停止。

  新近的案例是4月9日成立的中国非洲研究院,正如外交部发言人陆慷在例行记者会上所说:“我们期待中非学者和国际专家以中国非洲研究院为平台,加强智库交流合作,促进中非民心相通和文明互鉴,为深化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言献策,推动国际社会形成正确的中国观、非洲观、中非合作观。”

  认知、认可和认同,不是自然而然就会发生的,需要我们去努力推动,这就是我们现在所做的“民心相通”。

  来源:经济日报微信公众号(ID:jjrbwx)

  策划、文案:经济日报地球村工作室 袁勇

【编辑:邢天然】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