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从首届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大会看农业科技新趋势

2019年04月26日 18:13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科技让生活更美好——从首届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大会看农业科技新趋势

  新华社成都4月26日电 题:科技让生活更美好——从首届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大会看农业科技新趋势

  新华社记者于文静

  垂直智慧植物工厂、不易结晶蜂蜜生产工艺、功能型菜籽油7D产地绿色高效加工技术、花卉新品种、蔬菜秸秆肥料化处理关键装备技术……日前在成都市举行的首届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大会的科技成果展览上,近百家单位展出了原创性科技、高科技农业生产投入品、优质农产品等约1300项科技成果。优质、绿色、高效成为突出特点。

  吃得丰富:优质特色与儿时味道各美其美

  纯粒鲜榨玉米汁,富含不饱和脂肪酸鸡蛋,高叶酸甜糯玉米,适合糖尿病人群的优糖饼干……在展览中可以感受到,农业新品种和新加工技术越来越贴近消费者对优质特色农产品的需求,科研与生产的融合日益深入。

  “我们与广东省农科院作物所、华南理工大学合作,用优质甜玉米作原料,采用NFC非浓缩还原工艺,直接鲜果榨取,瞬时高温灭菌,无菌冷灌,生产的纯粒鲜榨玉米汁很受市场欢迎,每月销售额达200万元。”深圳市一家玉米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文天亮说。

  在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展台前,分别由加拿大小麦、中麦578、普通高产小麦烘焙的面包引起参观者的兴趣。前两种面包明显个头高,口感更蓬松筋道。

  “中麦578是高产强筋小麦新品种,蛋白质含量15%,湿面筋含量31.5%,稳定性好,对于干旱、严寒的抗逆性好。”作科所副研究员李思敏说。

  中麦578是此次大会上中国农科院发布的1000项优秀农业科技成果之一,同时发布的还有100项前沿性、标志性重大农业科技成果。

  “今后要推动科研方向的转变。注重开发优质高效、绿色生态、市场欢迎、附加值高的农产品品种,要瞄准市场需求抓好两头:一头是研发优质高端农产品,一头是挖掘传统口味的、土的、笨的品种,能够找回儿时的舌尖上的记忆,找回老味道。”中央农办秘书局局长吴宏耀在大会开幕式上说。

  种得绿色:生产有所呼 科研有所应

  “每当看到上百吨地膜被大车运出生产厂,想到它们源源不断流向农田,心里就很不是滋味,更想加快生物降解地膜的研究和推广,帮助解决地膜残留污染的环境问题。”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刘琪对记者说。

  对于展示的花生、烟草、玉米、棉花、甜菜等专用全生物降解地膜,不时有观众上前咨询、测试性能。刘琪介绍说,不同作物对地膜的功能需求、需要覆膜时间不同,目前生物降解地膜在华北地区的玉米,东北地区的花生、水稻,西南地区的烟草等种植中都有应用,今后要在降低成本、增强保墒性能等方面进一步加强研究。

  在公布的千余项农业科技成果中,相当一部分聚焦生态环保问题。

  蛋白质植物免疫诱抗剂——阿泰灵的应用是百项重大成果之一。这项中国农科院植保所专利产品已实现规模推广应用。

  中保绿农集团产品经理张法星说,这种“植物疫苗”一方面通过诱导激活植株免疫系统使其少生病;另一方面通过加快植物新陈代谢,增强抗旱涝冻害逆境的能力,促进植株健康生长、增产提质。

  “以前人们觉得生物农药见效慢,使用技术要求高,比如有的产品因为菌群活性问题,上架期较短。这几年通过阿泰灵的推广应用,人们看到提高作物健康的效果,加上技术创新解决了上架期短等问题,生物农药产品越来越得到农民和市场认可。阿泰灵上市5年来累计在5000多万亩土地使用,销售收入5亿元。”他说。

  产得高效:物联网和大数据为农业插上翅膀

  在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很多茶农曾为茶园霜冻、热害问题苦恼。近年来,当地政府组织30户茶农集中了50亩连片茶园作为物联网示范茶园,由科百科技公司提供农业物联网自动监测、预警及水肥一体化灌溉控制等技术。

  “通过对茶叶叶面温度的自动监测,温度低于零摄氏度时控制器启动、开阀喷雾,水结冰时放热,茶叶不会结霜;天热时如果温度太高,也会自动开阀喷雾降温。”公司战略合作经理王海天说。

  数据力引导下的小气候提升+精准微喷灌等技术,使茶农不再因灾害减产,而且节省农药肥料及人工成本,茶叶产量和品质得到提升。这项基于物联网和大数据的茶叶精准栽培托管模式,入选了百项重大农业科技成果。

  中国农科院院长唐华俊表示,当前,我国正处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破解农业资源环境约束,满足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应对农产品国际贸易形势,都必须发挥创新引擎的带动作用,推广名优特色、营养健康的新品种,集成应用节本增效、生态环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植物疫病防控的关键技术。今后要进一步探索创新,构建高效的成果转化平台,全面提升成果转化效率。

【编辑:丁宝秀】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