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家务变成作业能否补齐劳动教育短板

2019年05月28日 11:45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 

  家务变成作业能否补齐劳动教育短板
  只看重成绩家务劳动缺失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

  □ 本报记者  朱宁宁

  中小学生平均每天劳动不少于1小时。近日,浙江省宁波市教育局出台《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各地各中小学要统筹校内外和家务劳动教育资源。同时,要将劳动评价记入学生期末评价、综合素质评价档案,逐步推进劳动教育记入普通高中学分考核制度,并作为升学、评优的重要参考。

  无独有偶。不久前,上海市某小学将做家务列入家庭作业,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出合理的“家务清单”,并附“家务完成情况”评价表,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家长需要在“家务完成情况”评价表内打分。

  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究竟该不该干家务,该怎么干家务,随即引发网友们的热议。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全社会早已耳熟能详的教育目标。在2018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我国新时代教育事业的根本目标时,首次明确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

  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劳”在德智体美劳教育中一直是被淡化和忽视的一环。不愿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甚至鄙视劳动,很多孩子与“劳”的距离越来越远。

  值得关注的是,《教育部2019年工作要点》明确提出,要出台加强劳动教育的指导意见和劳动教育指导大纲,修订教育法将“劳”纳入教育方针。

  对此,多位教育界专家在近日接受《法制日报》采访时指出,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要有制度上的保障和安排,才能让劳动教育真正实现落地。

  漠视劳动教育问题由来已久

  2015年,教育部等部门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我国劳动教育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和问题,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出现了一些学生轻视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

  记者在北京市东城区某重点初中二年级某班进行了一个调查,结果显示,全班40人中,经常做家务的有10人,偶尔做家务的有15人,主要是刷碗、晾衣服、倒垃圾、洗菜、拖地、扫地、照顾弟弟和妹妹等;完全不做家务的有15人。列前五位的不做家务的原因有:家长不让做,主要负责学习即可;有小时工来代替;家里有老人做;自己做得不干净;自己比较懒。

  记者采访了多位参加调查的同学,发现普遍都是因为父母只注重学习成绩,因此导致孩子形成一种意识,认为只要学习好,其他的都可以不用管。尤其是家里有老人同住的,更是不会让孩子做家务,而是完全代替孩子做,认为这样孩子可以有更多时间写作业或休息,而这些都要比做家务好。

  记者在对多位家长进行随机采访时也发现,过于重视成绩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对于家务劳动,一些家长甚至出现了“花钱买劳动”的倾向,认为孩子娇生惯养一点儿没问题,请小时工完全可以解决干家务的问题,只要孩子学习好,将来就可以多赚钱。而实践中也有媒体报道过有家长请家政公司到学校代替孩子劳动的真实案例。

  对于家长这种“花钱买劳动”的倾向,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孙宏艳认为“值得警惕”。

  “劳动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很重要的价值。”在孙宏艳看来,“劳”恰恰是德智体美劳中最重要的。“劳动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手段,想生存就必须要劳动,人类靠劳动创造财富。一个孩子不一定能成为一名大学生,但一定会成为一名普通劳动者。家长希望孩子能上大学,目的也是为了将来就业。只有能够自食其力,才会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即便上不了大学,靠劳动能力也可以生存。所以说,劳动对一个人尤其是青少年的生存发展来讲,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孙宏艳说,青少年正处于节节拔高的阶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在形成过程中。如果对劳动缺少正确的认识,长期远离劳动,就会影响价值观,会认为劳动不值得一做,甚至认为劳动是比较低贱的,对于个人成长来说,就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做家务影响学习是误解

  做家务会耽误时间、影响学习,事实果真如此吗?在业内专家看来,这是严重的误解。

  “家务劳动是锻炼手的功能、开发脑的潜能的重要途径。现代脑科学的研究成果和我们老祖宗‘心灵手巧’的成语,都清楚地揭示了家务劳动和大脑发展的关系。”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王大龙说,家务劳动不但可以培养孩子爱劳动的好习惯,还有助于手部骨骼和肌肉发育,有助于大脑顶叶和额叶的运动指令系统的完善。

  “手是感知世界的重要器官,手的灵巧性是大脑皮层成熟度的重要体现,需要大脑高度发达,手才能灵活操作。手指的功能多而精细,极大地促进了大脑发育,引发了大脑的思维。孩子动手做事是成长的基础,是孩子手脑结合、身心和谐发展的过程。”王大龙说。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曾对全国两万名家长和两万名小学生进行一项家庭教育状态调查,在孩子专门负责一两项家务活的家庭里,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为86.92%,而认为“只要学习好,做不做家务都行”的家庭中,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仅为3.17%。此外,国外也曾经有相关研究对爱劳动的人和不爱劳动的人进行跟踪比较,发现每天劳动的时间不同,对人会有不同的影响。从小爱劳动的人,犯罪率更低、离婚率更低、就业率更高,而且寿命会更长。

  劳动课程要开足更要开好

  面对劳动教育缺失的现实窘境,在今年全国人大会议期间,有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尽快对中小学劳动教育立法,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的功能。

  对此,孙宏艳认为,劳动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劳动教育也并不必须一定要上升到法律层面,靠立法来强制执行。“真正好的教育都是润物细无声的,是在家庭中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长期影响孩子的。这样既培养了孩子好的价值观,又促进了亲子关系。”

  对于该如何有效地开展青少年劳动教育,孙宏艳认为,要注意两点:

  一是把家务劳动都变成强制作业需要谨慎,以免流于形式,甚至变味。一定要谨防将劳动教育变成两张皮,说一套做一套,导致强制做就去做,不强制就不做。

  二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或者说劳动意识比较差的高年级学生,留一些强制劳动作业未尝不可。因为培养良好的习惯需要过程,对于孩子来说,小时候是培养生活习惯的关键时刻,如果这时候能培养出劳动习惯,会影响终生,达到知情意行的目标。

  另外,该怎么留劳动作业也特别考验教育者的功力。对此,孙宏艳也给出了建议:“应提升和设计好劳动教育理念,想办法潜移默化地把劳动教育体现在生活当中。学校可以在综合课程中设置一些职业化课程,增加学生的体验机会。

  孙宏艳最后说,“加强劳动教育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如何科学地去设置。如果比较生硬就会适得其反。家务活等不要太复杂,劳动教育要符合青少年的年龄特点,让孩子们‘跳一跳够得着’最好。此外,安全也很重要,不能设计得太过于复杂,否则会让孩子产生为难情绪,适得其反。”

【编辑:孙静波】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