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海上升紫烟——中国首次海上发射有何看点?

2019年06月05日 16:3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视频:中国航天完成首次海上发射 长征十一号一箭七星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渤海钻珠”轮黄海6月5日电 题:海上升紫烟——中国首次海上发射有何看点?

  作者 郭超凯 扈佳林

  6月5日,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十一火箭”)在中国黄海海域实施中国首次海上发射,成功将7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在海上发射实施前,相关专家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发射看点颇多。

  首次海上发射与陆上发射差别较大,成功的背后更多的是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提升。长十一火箭副总设计师管洪仁说:“本次任务特点是‘四新’,即技术新、环境新、流程新、模式新。”

  由于火箭发射平台从陆地转移到茫茫大海上,海洋的新环境为长十一火箭带来了新的技术考验。首先,陆基发射台发射时不会移动,但海上发射平台是起伏波动的,因此此次发射采用了一种特殊的瞄准技术和动态条件下的发射技术,以此来应对海水波动。

  其次,海上发射对火箭的控制和监测信号在陆基发射中通过有线通信系统传输,而在海射任务中,只能通过无线传输形式来实现,这是中国首个采用无线测发控技术实施发射的型号。

  再次,以往火箭的飞行安全控制需要地面人员监测和控制,而本次任务是由火箭自身根据飞行情况,实时自主判断和实施的,这也是中国火箭的首次自主安控。

  另外,以往长十一火箭要分几个部分运往陆基靶场,并在陆基靶场完成组装、测试,而山东省海阳港码头没有专用的火箭测试厂房,因此全箭对接、卫星对接以及测试工作只能前移至总装厂完成,由此带来了全新的技术流程和运输模式。

  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首次以箭星组合体形式整体出厂,由总装厂经铁路+公路运输至港口,到达海阳港后仅需2-3日的测试准备即可登船,后续还能实现火箭到港后直接登船。航行到指定海域后可随时进行发射,靶场工作流程大幅缩短。

  对此,管洪仁表示:“这是一套不可逆的流程,是对火箭的组织管理和质量管控的严峻挑战,也要求工作人员严慎细实地完成好每一道工序。此外,在海上使用的火箭还必须适应盐雾、高湿、电磁条件复杂的海洋环境。”

  为何要在海上发射运载火箭?长十一火箭副总指挥金鑫在采访时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航天发射活动的需求量日益增加,陆地人口密度更加稠密,航天火箭发射航落区安全性问题日益突出。”与传统的陆上发射相比,海上发射可通过海上航行,灵活选择发射点和航落区,能有效解决火箭航区和残骸落区安全性问题,也可大幅降低陆地发射人员疏散成本。

  再者,航天发射轨道需求越来越多样。据统计,未来10年中国国内商业小卫星发射需求约1700颗,国外商业小卫星发射需求约6200颗,不同倾角卫星并存。海上发射不仅可有效破解中国陆地发射场难以满足0至19度倾角卫星发射需求的问题,而且可在中国东部、南部海域选择发射点,满足各种倾角卫星的发射需求,更可服务于一带一路国家,有效助推中国航天走出国门。

  金鑫补充说道,海上发射可充分利用中国丰富的民用船舶资源、港口资源、测控资源,实现航天技术与海洋工程的有效融合,不仅可形成更加经济、更加高效的新型发射模式,而且可带动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海上发射可填补中国海上发射空白,进一步丰富中国的航天运输体系。

  长十一火箭总指挥李同玉表示,在此基础上,中国将进一步建设专业化的海上发射母港,满足星箭对接、测试和技术准备;建设海上发射专用平台,实现固液兼容的全球海域发射能力,满足低纬度地区卫星组网发射需求,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更为便利的航天发射服务。

  李同玉说道:“许多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都位于赤道附近。未来我们可以把火箭和发射平台驶到他们的港口,把他们的卫星安装在火箭上、发射到太空,为他们提供便捷的卫星发射服务。”(完)

【编辑:于晓】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