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青海“藏绣之乡”非遗传人:37年传授技艺“步履不停”

2019年07月07日 23:0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青海“藏绣之乡”非遗传人:37年传授技艺“步履不停”
    图为多杰措在绣架前创作。受访者供图

  (爱国情 奋斗者)青海“藏绣之乡”非遗传人:37年传授技艺“步履不停”

  中新网青海贵南7月7日电 题:青海“藏绣之乡”非遗传人:37年传授技艺“步履不停”

  作者 潘雨洁

  黑色马蹄形的针线包上,一簇艳红梅花栩栩如生,周围用翠绿色丝线绣成卷曲枝叶,长短不一的绣花针密密麻麻穿插在花瓣正中,如同绽开的花蕊。“这是我自己绣的,做(针线)活的时候一直在用,以后要传给孩子。”7日,多杰措说。

  多杰措出生于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这里藏绣历史悠久,艺人资源丰富,素有“藏绣之乡”美誉。2012年,“贵南藏绣”被列为青海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她正是全县唯一的省级传承人。

  11岁开始,她便“跟阿妈学针线走法”,她喜欢自己设计花纹图案,搭配色彩,袖口、领口常常“长出”几朵别出心裁的小花。渐渐地,远近村里的姑娘都来找她,帮忙绣一套腰襟、一双鞋垫,她越绣越喜欢。

  从用作配饰的花纹,到完整独立的动物、人像绣品,多杰措“飞针走线”37年。在她看来,藏绣手工艺人最需要的,是持之以恒的耐心。

  现在,只要不出门授课,她每天吃过早饭就坐到绣架前,一直忙到夜里一点,“佛像绣起来时间最长,”一幅黄财神像,她要绣上大半年。

  2005年,多杰措被聘为技师,专门在校传授藏绣技艺,一干十几年。不仅如此,相隔多远的村子,她都坚持“到处跑”“手把手”地教会村民。

  而多杰措的家乡—贵南县沙沟乡郭仁多村,如今家家户户“没有不绣的”,冬天农闲时,“男人帮着捻线,女人在架子上绣,”她笑着说,“先在白纸上画图、配色,然后粘在布上,搭在绣架上就可以按轮廓绣了。我们接订单,也参赛展示、收藏。”

  据悉,贵南县近年来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鼓励农户从事藏绣生产,实现就地就近就业。目前,全县从事藏绣产业的人员达3000多,人均年创收达8000多元。

  如今,藏绣吸收借鉴苏绣、湘绣等技法,不断“兼收并蓄”。对此,多次外出学习后,多杰措却更看重“原汁原味”:“传统藏绣的针脚碎得很,”她边说边用拇指和食指比划出长度,“绣起来费劲,但图案立体感强,保存久了颜色也不会褪,我从阿妈那里学到的,就是这种最原始、最古老的绣法,我想原原本本地传承下来。”

  在贵南县藏绣作品展览评比会上,多杰措感叹:“以前我们爱绣的图案,现在的孩子不喜欢了,”她明白,藏绣要符合当下生活的需要,才能更好地保存。如何“推陈出新”,让古老技艺重新在藏族年轻人当中流行,成为她目前常常思考的问题。(完)

【编辑:李玉素】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