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致敬,共和国功勋模范!

2019年09月20日 05:27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参与互动 

于 敏

申纪兰

孙家栋

李延年

张富清

袁隆平

黄旭华

屠呦呦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新华社发)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9月17日,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于敏等8人“共和国勋章”,授予劳尔·卡斯特罗·鲁斯等6人“友谊勋章”,授予于漪等28人国家荣誉称号。在这个特殊时间点,首次开展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评选颁授,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凝聚力和感召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他们的功绩,在寰宇间留下了无尽回响

  打开新中国70年的历史长卷,无论在哪个历史时期,总有这样一群人,在各自的岗位默默坚守、辛勤耕耘,一干就是一辈子。他们的功绩,在寰宇间留下了无尽回响。

  他们,是支撑中国航天事业跨越发展的脊梁。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孙家栋的人生与中国航天事业紧紧相连。1951年,孙家栋被选派到苏联学习飞机设计、维修及管理,一走就是7年。回国后,他开始从事导弹研发工作。1967年,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组建,孙家栋被钱学森“点将”,出任东方红一号总体设计师。7年学飞机,9年造导弹,50余年放卫星,半个多世纪里,孙家栋见证着这份事业一次次登上巅峰。今年1月3日,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瞬间,两代“嫦娥人”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其中那位长者,正是74岁的嫦娥一号卫星总设计师叶培建,中国航天在这一刻,完成了历史性的传承交接……

  他们,是深藏功与名、淡泊见初心的功臣。1958年,34岁的黄旭华加入了国家最高机密“核潜艇总体设计组”,是最早研制核潜艇的29人之一。他需要遵守三条近乎苛刻的条件:进入这个领域就不能出去、必须干一辈子,绝对不能泄露单位的名称、地点、任务、工作的性质,当一辈子无名英雄。黄旭华欣然应允,“我就像核潜艇一样,潜在水底下,我不希望出名。”整整30年,他隐姓埋名,一次都没有回家,也没能见父亲最后一面。在更长的半个多世纪里,张富清无论顺境逆境都淡然处之,如果不是因为退役军人信息采集,他的英雄过往依然尘封在沧桑岁月里。在他眼中,“这些往事,组织上已经给了我证书和勋章,我没必要再拿出来到处显摆。”一本立功证书,其实是用累累伤痕写就,更是“为党为人民我可以牺牲一切”的最好证明……

  他们,是卫国戍海、巡边护疆的守门人。曾几何时,每一天王继才夫妇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升起开山岛上的国旗。开山岛位于我国黄海前哨,虽是弹丸之地,战略位置却十分重要。1985年部队撤防后,县人武部曾先后派过4批10多位民兵守岛,都因条件艰苦不愿长期值守。1986年7月,人武部找到民兵营长王继才,他毫不犹豫接受了组织安排。面对妻子的反对,他只有一句话:“你回去吧,我决定留下!你不守我不守,谁守?”被打动的妻子辞去了工作,安顿好女儿,毅然上岛与他并肩值守。从海洋到高山,国境绵延。柯尔克孜族义务护边员布茹玛汗·毛勒朵打从19岁起,就开始在冬古拉玛山口巡边,只要在边境线附近看见大石头,她就会盘坐在一旁,用近一天的时间刻下“中国”两个字。“虽然人在一天天变老,但我刻过的石头依然坚硬,走过的那些路都能够证明我的存在。”如今,她已年逾古稀,三个儿子在她的感召下也成为了护边员……

  他们,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向希望的领头羊。1957年春,刚被推选为张家泉村党支部书记的朱彦夫,拄着拐棍,拖着近20斤重的假肢,踏遍了村里的沟沟坎坎,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棚沟造地,让零碎的农田连成片。21年间,他带领全村干部群众战严寒、斗酷暑,治山、治水、造田、架电,终于把这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改造成了山清水秀的富裕村。更难能可贵的是,这是一位经历过上百次战斗、多次负伤、三次立功的一级伤残军人。与深深扎根的朱彦夫不同,高德荣曾经有过离开家乡的机会。2006年,高德荣升任怒江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离别时,独龙族群众依依不舍的眼神深深刺痛了他。他申请调回独龙江,因为“独龙族同胞还没脱贫,让我把办公室搬到独龙江去,帮一帮他们吧!”在他的多方奔走下,2014年4月11日,高黎贡山独龙江隧道全线贯通,独龙族人民从此告别半年大雪封山期间与世隔绝的历史。他常说,“党和国家对我们独龙族帮扶了很多,我们要努力把贫困的帽子摘掉,要赶上其他民族,到2020年同全国其他兄弟民族一道步入小康!”

  他们,是像南仁东、顾方舟那样潜心科研、自主创新的佼佼者;他们,是像王蒙、秦怡、郭兰英那样参与中国当代文艺发展的亲历者;他们,是像麦贤得、张超那样素质过硬、意志惊人的勇敢者……他们,犹如一朵朵奔腾的浪花,争相汇入国家发展的洪流,因为热爱所以无畏牺牲、心甘情愿,因为信仰所以不辞辛苦、倍感幸福。

  构建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体系,发挥功勋荣誉表彰的精神引领、典型示范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工作和勋章荣誉称号立法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充分发挥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的精神引领、典型示范作用,推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的良好氛围。为此,中央决定构建“1+1+3”的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体系,即中央制定一个指导性文件,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一部法律,有关方面分别制定党内、国家、军队3个功勋荣誉表彰条例。

  在上述顶层设计的基础上,2015年12月25日,中央印发《关于建立健全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的意见》,作为整个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工作的总纲。两天后,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把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种类名称、授予对象、人选提名、授予程序、奖励形式等最主要、最基本的制度建立起来。2016年4月,中央决定成立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工作委员会,负责统筹协调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工作。

  2017年7月,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工作委员会制定的党内、国家和军队3个功勋荣誉表彰条例等批准实施,正式确立了我国以“五章一簿”为主干的统一、规范、权威的功勋荣誉表彰制度体系,相关实践随之展开。“五章一簿”除“共和国勋章”“友谊勋章”两枚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外,“七一勋章”是党内最高荣誉,“八一勋章”是军队最高荣誉,“一簿”则是记载功勋荣誉获得者及其功绩的党、国家、军队功勋簿。

  2018年6月8日和2019年4月2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两次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颁授仪式,分别向俄罗斯总统普京和哈萨克斯坦首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授予“友谊勋章”。2017年7月28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之际,中央军委首次颁授“八一勋章”,并授予荣誉称号。2018年12月,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授予于敏等100名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向阿兰·梅里埃等10名国际友人颁授中国改革友谊奖章。

  本次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集中评选颁授,也有三大“首次”看点:一是首次整体全面实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制度,二是首次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义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三是首次以国家主席令的方式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

  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第四条规定,国家荣誉称号的名称冠以“人民”,也可以使用其他名称。此次,国家荣誉称号的具体名称确定为“人民科学家”“人民教育家”“人民艺术家”“人民英雄”“人民楷模”“民族团结杰出贡献者”“‘一国两制’杰出贡献者”“外交工作杰出贡献者”“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9种,是经过充分研究、反复论证并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后形成的,报经党中央批准。这些称号作为国家最高荣誉,首次决定、授予是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制度的创制性发展。

  从人选来看,此次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具备“广泛代表性”是一大亮点。在确定人选时,党中央和各有关方面坚持突出时代精神,充分考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鲜明主题,适当统筹兼顾,综合考虑人选的先进性、代表性和广泛性,覆盖政治、经济、社会、外交、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领域,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均有代表性人物入选。“友谊勋章”的获得者中,既有外国政要,也有长期致力于中外民间交流交往一线的国际友人。对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施行后(即2016年1月1日之后)去世的10位杰出人士,追授了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

  与此同时,坚持功绩导向,全面评价提名人选一贯表现,以实际贡献为最重要衡量标准,做到荣誉与功绩相称、褒奖与贡献相当。评选中坚持立场坚定、品德高尚、群众公认的基本要求,反复比选、好中选优,强调功绩的重要性、开创性和人选的不可替代性,优先考虑重大标志性历史事件中的代表人物,注重人选蕴含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确保经得起人民和历史的检验。

  释放关心英雄、珍爱英雄、尊重英雄的强烈信号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

  近年来,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立大德于社会”,到建立中国特色功勋荣誉表彰制度“扬大义于国家”,再到褒扬功勋模范人物“布大信于天下”,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工作形成了精神引领、制度保障、有效实施的完整系统。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在这个特殊时刻,以国家和人民的名义给予国家最高荣誉和褒奖,大力宣扬他们的丰功伟绩,将他们树立为国家和民族的榜样,其背后的意义和考量重似千钧。无论是树标杆,还是立旗帜,目的都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把《我爱你中国》这首歌献给你们!你们是中国人的榜样,为你们点赞!”“实至名归、当之无愧”是这42颗“星”留给世人的共同印象。有人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英雄身上,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也是激发民族斗志的强大动力。

  授予决定发布后,各大媒体纷纷行动,功勋模范人物成为了炙手可热的宣传焦点。随着越来越多的感人故事得以挖掘,他们的杰出贡献和先进事迹更加深入人心,在全社会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充分得到调动,褒扬英雄的过程正在不断转化为人们自觉参与、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榜样的力量正在持续转化为人们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的实际行动。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行者无言,青史留名。

  肯定他们的历史功绩,彰显其政治声誉和崇高地位,也是向全社会释放出关心英雄、珍爱英雄、尊重英雄的强烈信号。重温功勋模范人物的感人事迹,人们很容易就能从中找到共鸣,那是岁月留给一代又一代人的国家集体记忆。不断强化这种国家意识,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凝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道路的认同,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必将更好地激励大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树立精神坐标、注入时代伟力。

  一代人终将老去,总有人正年轻。事业的发展需要接力,精神的火炬必将传承,透过这些可亲可敬、可感可知的榜样典型,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定能更好地汲取滋养,推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崇德向善、争做先锋的良好风尚,永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致敬,共和国功勋模范!(本报记者 管筱璞)

【编辑:于晓】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