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提供有益借鉴,引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全球落实

2019年09月29日 17:5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9月26日,出席第74届联合国大会的中国代表团在联合国正式发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进展报告(2019)》,这是自2015年9月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通过以来,中国政府发布的第二份进展报告。报告全面回顾了4年来中国落实2030年议程取得的进展,对下步工作提出规划和目标,并分享了中国落实2030年议程的经典案例,呈现出新的突破、新的亮点,在全球具有良好的示范意义。

  习近平主席明确指出,落实2030年议程是“一分部署,九分落实”。2030年议程同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契合,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一致。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2019年全球可持续发展报告》中指出,全球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上并没有迈入正轨,需加紧行动。四年多来,中国政府坚持不懈落实2030年议程,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环境平衡发展,大力推动国际合作,取得了诸多“早期收获”,形成了不少可为国际社会参考借鉴的有益经验。

  一是坚持新发展理念。中国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与2030年议程倡导的统筹经济、社会、环境发展,兼顾人类、地球、繁荣、和平、伙伴关系的总体要求相融相通,正在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发展观和致富模式。

  二是强化落实机制建设。落实2030年议程需要全球、区域、国家和地方层面的多层次的行动和协调。中国坚定推进可持续发展,建立由45家政府部门组成的部际协调机制,有力促进了2030年议程落实。中国加强宣传引导和社会动员,增强普通民众对2030年议程的了解和支持。

  三是鼓励先行先试。中国政府先后批准在深圳、太原、桂林、郴州、临沧、承德等6个城市,分别以创新引领大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景观资源可持续性利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绿色发展、边疆多民族欠发达地区创新驱动发展、城市群水源涵养功能区可持续发展等为主题,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致力于在2020年前建成10个左右此类示范区,为中国其他城市乃至各国落实2030年议程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可持续发展方案。

  四是注重数据和问责机制建设。全面和准确的数据是落实2030年议程的政策依据,严格的问责制度为落实提供坚实保障。比如,中国完成了全国数千万贫困人口和八千多万残疾人的入户登记调查,全面准确掌握所有贫困户的致贫原因,为制定精准扶贫方案提供科学基础。在治理河流污染和过度开发问题等方面,中国建立了由各级行政官员担任河长、湖长的责任制度,有效推动了2030年议程在基层的落实。

  五是大力推进国际发展合作。中国推动国际社会把发展摆在全球政策框架的核心位置,加强2030年议程同“一带一路”倡议对接。设立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南南合作援助基金,成立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积极推动联合国为各国落实2030年议程提供有力支持,在南南合作框架下为发展中国家落实2030年议程提供帮助。

  笔者认为,当前单边主义、利己主义、保护主义盛行,在此背景下,中国再次发布2030年议程落实进展报告具有重大意义,体现了中国坚定落实2030年议程的决心,彰显了中国愿意并敢于承担与其自身能力相当的国际责任、展现了中国与国际社会携手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事业的实力和气魄,将为全球落实进程注入强心剂。

  报告的发布也有利于及时跟踪中国落实进展情况,总结发展经验,确保资源向需求最大的领域倾斜,并为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探索有效途径,起到良性的监测监督目的。

  报告的发布还有利于2030年议程全球落实。中方相继发布《落实发展议程中方立场文件》《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进展报告(2017)》《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进展报告(2019)》,全面阐释中国落实理念、路径和方法,不仅体现了开放、包容的态度,也在事实上为促进国际发展合作贡献了宝贵的中国智慧与中国经验。(作者: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 周太东)

【编辑:陈海峰】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