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贵州开通“绿色通道”不让一个贫困孩子失学

2019年10月08日 17:3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贵州开通“绿色通道”不让一个贫困孩子失学
    资料图: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乡村小学学生在上课。 瞿宏伦 摄

  中新网贵阳10月8日电 题:贵州开通“绿色通道”不让一个贫困孩子失学

  作者 瞿宏伦

  “因为家庭比较困难,拿到录取通知书时我曾产生了放弃读书的念头,但家人鼓励我把书读完,现在国家有很多助学政策,可以减轻贫困学生的读书负担,所以我还是选择读大学。”贵州省望谟县的廖梦芳8日向记者如是说。

  已在银行工作的廖梦芳回忆5年前收到遵义师范学院录取通知书时的感慨万千,“全家人开心之余不免为学费发愁,国家助学贷款对我来说就是雪中送炭。”

资料图:贵州省遵义市务川县小学教师为残疾学生在家中上课。 瞿宏伦 摄
资料图:贵州省遵义市务川县小学教师为残疾学生在家中上课。 瞿宏伦 摄

  “除了国家助学贷款,我还能在学校拿到国家助学金资助。”廖梦芳说,从上大学以来,她每年都能享受多项资助和补助,不仅解决了学费、书费、住宿费,还有生活费补贴,和她一样的贫困学生再也不用为学费而发愁。

  为让贫困家庭子女不失学、有学上,有效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贵州建立教育精准扶贫台账,形成了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阶段全覆盖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让每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确保义务教育阶段人人有学上。

  中国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教育投入资金总量4.6万亿元。教育支出已经成为公共财政的第一大支出,一系列制度保障体系有力地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现在进城了,孩子读书比老家方便多了,教育环境也比乡下好。”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白果街道银山社区易地扶贫搬迁户曾凡琴告诉记者,赫章县第三中学等3所学校在每年开学时,都会在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开通“绿色报名通道”,方便易地扶贫搬迁子女入学报名。

  为解决搬迁民众子女读书问题,贵州在规划建设安置点时,就同步摸清搬迁民众子女接受教育需求,对现有教育资源存在一定缺口的,按照“缺多少补多少”的原则就地改扩建校舍设施,确保满足搬迁民众子女有学上。

  截至2019年8月,贵州累计在安置点所在区域完成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幼儿园333所,建成校舍200余万平方米,保障了搬迁民众子女有学上、上好学。

  为让每一位山区孩子都能享受和县城同等的教学待遇,贵州招聘了2.58万名特岗教师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培训农村教师达70万人次,贵州仅中央和省级财政就累计发放乡村教师生活补助8.9亿元,实现了贵州全省农村教师国家级培训全覆盖。

  同时,贵州自2015年率先在全国实施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政策以来,压缩党政机关行政经费6%用于支持教育精准扶贫,累计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学生173万人次,发放资助资金53.02亿元。

  还有许多爱心人士走进贵州大山义务扶贫支教,“时代楷模”陈立群就是其中的代表,2016年8月他从杭州学军中学的校长岗位上退休,来到贵州黔东南台江县民族中学任校长一职,开启了他分文不取的支教生涯,3年间,这所地处贫困山区的学校悄然蜕变。

  “我家庭的经济负担很重,主要经济来源是妈妈在外务工的微薄工资,家里欠债很多,如果没有教育扶贫政策的帮助,我可能读不了大学,也找不到工作。”毕业于贵州盛华职业学院的罗金凤如是说。正是由于一系列教育扶贫政策的支持,罗金凤得以进入盛华职业学院非遗学院学习并顺利毕业并工作。

  为改善贫困山区的教育条件,贵州还相继推出和实施了教育精准脱贫“1+N”计划,在全国率先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前教育营养改善计划,率先实施三年免费中等职业教育,率先为所有乡村中小学配备校医,率先对贫困家庭学生上高中、上大学免除学杂费等一系列措施,让山区孩子能上好学。

  截至2018年,贵州全省学前三年毛入园率8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34%。贵州成为西部第一批全国第16个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整体通过国家认定的省份。

  “贵州通过教育资金和项目持续向贫困地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倾斜,贫困地区教育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贵州省教育厅党组成员、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赵廷昌表示,下一步,贵州将全面落实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政策,为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全面开通“绿色通道”,保障农村贫困学生无障碍入学就读,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完)

【编辑:姜贞宇】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