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语言扶贫论坛举行 提高语言能力助力脱贫攻坚

2019年10月15日 17:4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北京10月15日电 (记者 马海燕)在第27个国际减贫日和第6个国家扶贫日即将到来之际,中国语言扶贫与人类减贫事业论坛15日在北京举行。如何在推广通用语言的同时发展多样化语言、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助力脱贫攻坚成为与会者关注的话题。

  中国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徐晓萍表示,2018年,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语委联合发布《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年)》。经过近两年的努力,中国多数贫困地区实现推普广动员、广参与、广覆盖,贫困群众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不通普通话的人数不断减少,交流交往能力有所增强,职业技能明显提升。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李宇明表示,语言可以扶贫,源自语言与教育、与信息的密切关系。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扫盲运动,就同文化教育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中国的语言减贫,在宏观层面是要推广普通话,同时促进地方语言(包括民族语言、汉语方言)增值;在个人和家庭层面,既要提升语种能力,又需重视语言技术的应用。

  国际上关于语言与贫困的研究有著名的“费希曼—普尔假说”,即富裕的国家语言较为统一,具有“同质性”;较贫穷的国家语言具有多样性,即“异质性”。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小云说,不是说语言多样化就绝对贫困。从某个角度说,语言多样性会促进经济繁荣,而且在民族地区强调语言多样性会在文化上更易被接受,各种交流开展起来也更方便,更有利于脱贫攻坚。

  武汉大学教授赫琳指出,要阻断贫困的代际延续,还要注重发展技能培训与语言教育相结合的职业教育,要防止信息化智能化带来的新贫困。(完)

【编辑:陈海峰】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