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贵州麻江贫困村“抱团”脱贫记

2019年10月23日 09:22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新华社贵阳10月23日电 题:贵州麻江贫困村“抱团”脱贫记

  新华社记者王丽、刘智强、李惊亚

  漂泊在外十几年的“月光族”袁明华,如今终于告别多年的打工生涯,安稳地回到了家乡——贵州省麻江县杏山街道靛冲村。去年,在党委政府帮助下,贫困户袁明华回家乡流转土地种了25亩中药材和10亩蔬菜,让他没想到的是,当年,这几项产业就让他挣了3万多元。

  靛冲村与相邻的青山村、小堡村,因地势偏远、交通不便,都曾是贵州省的深度贫困村。由于产业小、散、杂,土地撂荒严重,发展动力不足,这三个村一度是麻江县脱贫攻坚战中最难啃的“硬骨头”。

  如何实现连片深度贫困村脱贫“突围”?麻江县从“单兵作战”变为“握拳出击”。2017年9月,麻江县结合这三个村地域关系、人文资源、产业发展都相近的特点,创新组建联合党委,整合人、财、物等资源,实行弱村“抱团”脱贫。

  抱团后,联合党委开按照“联产统一规划”的思路,先对土地资源进行整合。杏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欧久华说,联合党委共整合三个村土地3870亩,通过以销定产、长短结合模式布局产业。

  在他看来,成立联合党委既是凝心聚力,又是联动联产,从此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三村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爆发出“拳头之力”。

  蓝莓、蔬菜、中药材、花卉、生态养殖……多项高效、规模化的产业在三个深度贫困村生根开花,解决了一直以来因土地零碎、各自为战,导致产业难聚集、难发展的困局。

  靛冲村第一书记莫兴诚说,一个村种几十亩或几百亩,三个村加起来规模就大了。“只有量上来了,才能算得上是产业,也更有利于走向市场。”

  袁明华参与的中药材种植便是搭乘了“统一规划、共同发力”的“顺风车”。联合党委与中药材公司签订协议,公司不但提供种子、化肥和技术指导,还会保底收购。欧久华说,正是产业的集约化、规模化才吸引一些企业前来,为发展订单农业创造了条件。

  两年多来,一个个项目推进会议让三个村“互动”多了,情谊也更加深厚。你追我赶、携手并进的思想深入人心,充分激发了群众的内生动力。

  联合党委在品尝到“大抱团”的甜头后,还推出“十户一体”的“小抱团”发展模式,截至目前,组建联产业发展主体107个,联环境卫生主体136个,联社会治安主体57个,在三个村的覆盖率达100%。

  截至2019年8月,三个村共发展产业13个,总投资558万元,帮助667户2624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也从联合党委成立前的24.05%降低至现在的2.72%。

  “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袁明华用一个巧妙的比喻描绘出自己如今的心情。今年40岁的他,做起了产业,不再“穷叮当”,明年春节就要迎娶新娘,告别“光棍”生活,实现“脱贫脱单”双喜临门。

【编辑:苑菁菁】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