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

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

2019年10月28日 05:00 来源:科技日报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第十五届“北京—东京论坛”达成共识——
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

  本报记者 王俊鸣 房琳琳 实习记者 余昊原

  “这是最坦诚、最友善和最有建设性的一次论坛。”中国前驻日本大使程永华对10月25日至27日在北京举办的第十五届“北京—东京论坛”做如此评价。

  本届论坛仍然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日本外务省支持,中国外文局和日本言论NPO共同主办。今年的主题是“新时代、新期待——中日在维护亚洲及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应承担的责任”。

  来自两国政界、经济界、企业界、学术界、传媒界的重要嘉宾,就双边关系、经贸、安全、媒体、创新发展等领域,围绕政治互信、经贸合作、安全保障、媒体责任、数字经济等重要议题展开讨论。

  遵循“大阪十点共识”,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

  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致辞中指出,在中日关系经历重要积极变化的同时,国际局势也在发生重大深刻调整,人类再次走到新的十字路口。作为世界第二、第三大经济体和具有重要地区国际影响的大国,中日之间拥有越来越多的共同利益和共同关切,承担着越来越重的共同责任和共同使命。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年6月,习近平主席同安倍晋三首相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大阪峰会期间成功会晤,达成十点重要共识,强调要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为两国关系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劲动力。

  “我们要以两国领导人重要共识为指引,为中日关系发展夯实基础、增强动力、排除干扰,开辟新时代两国关系的美好前景。”王毅提出,中日两国应当建立更高水平的政治互信,开展更高质量的互利合作,推进更为丰富多彩的人文交流,发挥更为积极的地区引领作用,构建更为建设性的安全关系,加强更具战略性的多边合作。

  坦诚交流、增信释疑,携手为国际社会提供公共产品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徐麟在发言中指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是两国领导人和人民交给我们的时代命题。我们要把握时代潮流,在未来的展望中描绘新时代中日关系发展的蓝图;不忘友好初心,在历史的镜鉴中夯实新时代中日关系发展的基础;加强互信互利,在当下的合作中增添新时代中日关系发展的动力。

  徐麟建议,中日双方应坚定维护中日政治基础,牢牢拉紧两国人文纽带,努力扩大双方合作空间,积极贡献东方智慧,为中日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真知灼见和务实建议,为明年的中日领导人高层往来夯实民意基础、营造良好氛围。

  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在发言中说,当前,加强和维护战后国际秩序,构建多边框架,发展自由经济,符合世界整体利益,符合亚洲地区利益,也符合日中两国利益。日中两国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为此积极行动、互相合作既是两国的现实需要,也是时代的强烈要求。

  福田康夫高度评价并支持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他表示:“日中双方要为国际社会提供公共产品,而不仅仅只着眼本国利益。日中双方有责任为贯彻国际社会的理念和原则制定相应的规则和机制。”

  引导舆论、影响公众,传播富有建设性的论坛成果

  本届论坛东道主、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在致辞中表示,15年来,论坛始终围绕两国关系重大问题进行交流研讨,推动双方沟通观点、缩小分歧、增进互信,影响和引导两国公众舆论。论坛的共识为两国政府决策双边关系带来启发,论坛的行动为两国民间交流树立榜样,论坛的声音为两国民心相通唤起共鸣。

  “外文局将充分发挥中国对外传播与交流机构的责任与能力,把富有建设性的论坛成果传播到中日两国乃至国际社会,带动更多有识之士投身中日友好事业,推动两国关系行稳致远”。

  明石康代表论坛日本主办方在致辞中表示:“我们没有相互指责,也没有自说自话,而是通过平心静气地交流,搭建疏通两国民众思想差异的平台,推动两国更高水平的理解和合作。期待通过这种努力,不仅是日中两国,亚洲及世界各国都可以从单边主义和民粹主义走向全球性的合作,从各自行动发展为相互扶持的开创性合作。”

  开拓思路、优势互补,将“科技创新合作”作为新的着力点

  本届论坛设立了5个平行分论坛,科技日报社应邀与日方共同主办“中日科技创新及数字经济领域的合作前景”特别分论坛。来自中日两国的知名企业高管积极就网络安全、隐私保护、数字经济合作、人工智能发展阶段、智能制造与工业升级等热门话题,进行了层次丰富的对话。

  科技日报社社长李平在为全体大会及闭幕式做中方主题演讲时表示:“中日科技创新合作面临着新形势、新机遇,应将科技创新合作作为双方增进互信的着力点。”他指出,两国科技优势互补、合作潜力大,科技合作是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未来推动中日科技创新领域合作实现更大范围互利共赢的框架、机制、方法,是两国相关方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科技日报北京10月27日电)

【编辑:】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