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应对疫情“大考” 中国用行动完善“答卷”

应对疫情“大考” 中国用行动完善“答卷”

2020年01月28日 21:56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视频:卫健委:中国有信心打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攻坚战来源:中国新闻网

  (抗击新型肺炎)应对疫情“大考”  中国用行动完善“答卷”

  中新社北京1月28日电 (记者 王祖敏)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8日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数据显示,27日零时至24时,30个省(区、市)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771例。这是国家卫健委建立疫情“日发布”制度以来,单日新增确诊病例首次超过1000例。

  疫情仍在延续,中国面临“大考”。

  疫情发生后,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

  25日,是中国农历鼠年的第一天,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对疫情防控再研究、再部署、再动员。会议决定,党中央成立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直接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领导下开展工作。

  大年初二,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随即召开,进一步细化部署防控;初三,习近平再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同日,受习近平委托,李克强来到武汉,考察指导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看望慰问患者和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

  在地方,各级政府和部门积极应对,在保障患者得到及时救治的同时,全力降低疫情蔓延风险。目前,除尚无疫情病例报告的西藏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级响应外,中国其它30个省份全部启动Ⅰ级响应。

  在民间,这场疫情“阻击战”已从由上往下的动员与号召,成为自下而上的声援与行动,人人参与,为“防疫网”加固织密。

  从1月20日国家卫健委建立“日发布”制度起,每天定时守候最新疫情消息成为绝大多数人的习惯。各地防控指挥部及时发布当地的防控措施和安排,各部门和媒体邀请专家答疑解惑,从不同侧面和层面回应外界关切,在让民众“心里有数”的同时,也挤压着谣言和“小道消息”的传播空间。

  医疗队伍、救援物资源源不断进入武汉,在春节假期延长的同时,生产防护用品和保障百姓日常生活的部门在加班加点。科研机构马不停蹄,一个个阶段性成果传递出疫情防控的希望……

  从拉响疫情警报至今,中国在抵御病毒的同时,也接受着这次疫情对其重大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的全面“体检”。

  经历了17年前的SARS(非典)疫情后,中国建立健全覆盖省、市、县三级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覆盖城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数据等科技手段的介入,极大提升了防疫的效率。中国民众更趋理性和成熟,融入全国防疫“一盘棋”。

  目前,中国递交的前期答卷或能让人满意。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28日表示,疫情发生后,中国在创纪录短的时间内甄别出病原体并同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国家分享病毒全基因序列信息。“中国体制之有力和中国举措之有效世所罕见”。同时,中国对疫情的高效应对也受到各国民众的肯定与点赞。

  但此次疫情发生在全球最大人口规模迁徙的春运期间,在信息畅通带来鱼目混杂的复杂局面下,这次“体检”也难免查出问题。

  从发现第一个病例到民众真正开始重视疫情,这一“时间差”暴露出前期信息沟通不畅、未能及时作出警示等问题;在疫情发生后,来自疫区对病床、部分物质等的求援声,折射出有关方面在疫情前期预估不足;少数人将湖北和武汉贴上“病毒”的标签,引发新的“地域黑”,将对疫情的严防死守矫枉过正……

  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樊鹏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次疫情以及连带产生的社会风险,对中国现有的公共卫生防御体系是一次有效的实践演练和能力检验。就目前各方的表现来说,动员能力及资源部署能力相当不错。但在公共卫生防控体系运行中暴露出不足和风险。如全国疫情直报系统,在前期疫情监测、舆情引导和疾病防控等方面尚存不足。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疫情防范体系中一些基本物资的配备也出现一些短缺。

  他认为,“非典”以来,中国的公共卫生防疫系统的硬件进展不错,但支配这套体系运行的软性系统还存在短板。要把这次疫情和社会风险的防控,作为一次重大的经验教训,助力行政权力的运行和危机应对能力的提升。

  如今,防疫形势依然严峻,“大考”还将持续。中国各地、各级政府正在“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的同时,尽快补齐短板,积累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经验并吸取教训。

  所有中国人也正在用行动“填写”并完善这次“大考”的答卷。(完)

【编辑:姜雨薇】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