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中国多部门加强国际合作防范疫情跨境传播

中国多部门加强国际合作防范疫情跨境传播

2020年03月01日 20:30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抗击新冠肺炎)中国多部门加强国际合作防范疫情跨境传播

  中新社北京3月1日电 题:中国多部门加强国际合作防范疫情跨境传播

  中新社记者 余湛奕 李亚南

  当前,世界部分国家疫情扩散,中国周边国家疫情突出。如何有效防止人员跨境流动中疫情输出或输入,成为民众关心的问题。在1日举行的中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中国官方对有关疑问进行了详细解答。

3月1日,中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依法有效防控海外疫情输入有关情况。中国外交部领事司司长崔爱民,中国海关总署卫生检疫司司长林伟,中国国家移民管理局边防检查管理司司长刘海涛,中国民航局飞行标准司司长朱涛出席当天的发布会并回答提问。<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侯宇 摄
3月1日,中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依法有效防控海外疫情输入有关情况。中国外交部领事司司长崔爱民,中国海关总署卫生检疫司司长林伟,中国国家移民管理局边防检查管理司司长刘海涛,中国民航局飞行标准司司长朱涛出席当天的发布会并回答提问。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滞留海外中国人如何“回”?

  中国外交部领事司司长崔爱民提示,目前,疫情比较严重的国家还没有完全断绝与外界的公共交通,在当地的中国公民可以选择直航或者是中转绕道的方式回国。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及时向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求助,并与中国驻当地使领馆联系。

  对于已经在当地确诊患病的中国公民,崔爱民说,中国驻外使领馆及时探视,密切跟进有关治疗情况,要求外方全力加以施救。此外,中国外交部“12308”24小时热线服务电话将保持及时为海外同胞提供咨询服务。

  崔爱民介绍,中国外交部和中国驻外使领馆积极联系有关航空公司,为滞留中国公民办理改票、改道等手续,安排他们回国,并已协调国内有关航空公司,先后派出10架次航班从多个国家接回1314名中国公民,还从日本接回了钻石公主号上的近200名港澳特区居民。

  中国民用航空局飞行标准司司长朱涛表示,民航局建立了国际航班计划协调机制,每周协调中外航空公司编排航班计划,并定期发布,为中外旅客往来和物资运输提供必要的运输保障。

  在华外籍人士如何“留”?

  疫情防控期间,在华外籍人士如果停居留期限已经到了怎么办?

  “可以自动顺延两个月。”中国国家移民管理局边防检查管理司司长刘海涛介绍,在顺延的期限内,无需再去办理延期手续,仍可以在华合法停居留或者正常出境。

  据了解,疫情防控期,国家移民管理局也推出了“互联网+政务”的服务措施,在华外籍人士也和中国公民一样,可以享受网上申请、寄递的申请,以及国家移民管理局官网境内外出入境政策调整即时查询服务。

  此外,根据疫情发展情况,中国地方政府还将及时动态调整对外国来华人员入境后的防控措施。

  崔爱民表示,中方对外国公民和本国公民一视同仁,无差别地执行相应措施,并尊重他们的宗教和风俗习惯。入境后,他们所在的社区还将为他们提供必要的保障和协助,帮助他们解决好生活方面的实际困难。

  针对前段时间个别国家对于中国公民入境反应过度,采取了一些不必要的措施,崔爱民则表示,中方已进行了必要交涉。目前看,中外人员交流的秩序总体上还是比较通畅的,没有太大的障碍。

  海外疫情输入如何“防”?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28日宣布,将新冠肺炎疫情全球风险级别由此前的“高”提高到“非常高”。

  对此,中国海关总署要求所有出入境人员都必须进行健康申报,海关在口岸对申报内容进行审核。为了方便出入境人员的健康申报,海关总署将申明卡翻译成了十种以上的语言。

  中国海关总署卫生检疫司司长林伟表示,将最大限度发挥申明卡对高风险人员的精准识别作用,并且进一步加强对来自疫情严重国家或地区的交通工具的查验,全部实施登临检疫,做到输入风险早发现、早控制。

  中国民航也已采取一系列措施防止疫情通过航空器扩散传播,并取得良好防控效果。

  朱涛介绍,例如加强航空器、机场通风消毒,做好出入港旅客体温检测,加强包括机组、安检人员在内的一线人员个人防护和健康管理,及时发布针对航空公司和机场的防控指南等等。

  刘海涛则表示,国际航班入境以后,边检机关依法依规严格入境人员检查,发现在海外疫情突出地区有过旅行史、居留史的人员,会迅速通报给海关的检疫部门进行检查检疫。

  同时,国家移民管理局还提醒,为有效防范疫情通过出入境活动传播,内地居民尽量推迟或取消到国外或境外出行的计划。(完)

【编辑:王祎】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