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依法战“疫”:涉疫网络犯罪突出 司法剑指科技之“殇”

依法战“疫”:涉疫网络犯罪突出 司法剑指科技之“殇”

2020年04月08日 21:42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抗击新冠肺炎)依法战“疫”:涉疫网络犯罪突出 司法剑指科技之“殇”

  中新社北京4月8日电 题:依法战“疫”:涉疫网络犯罪突出 司法剑指科技之“殇”

  中新社记者 张素

  “截至目前,检察机关批捕的涉新冠肺炎疫情犯罪案件数、人数已分别达到‘非典’时期的8倍和5倍左右。”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厅厅长苗生明8日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说。

  新冠肺炎疫情发案数较多,主要原因是涉疫网络犯罪突出,其中利用互联网实施诈骗、制假售假、造谣传谣等犯罪数量最多。截至4月7日,检方共审查批准逮捕涉疫情刑事犯罪案件2718件3275人,审查提起公诉1862件2281人,依法批捕、起诉诈骗罪的案件数分别占58.4%和47.3%。

  疫情期间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多发有多方面原因。比如,各地普遍出现较大的物资缺口,不法分子利用人们急需防护用品等心理实施诈骗;又如,当前人们对于网络的依赖加大,不法分子诈骗成功率大为提高。尤其是中小学普遍采取网课方式授课学习,有犯罪分子借机混入学习群假冒老师实施诈骗,性质严重、情节恶劣。

  涉疫网络犯罪突出实际上是近年来网络犯罪频发的缩影。数据显示,中国检方办理网络犯罪案件数量年均增幅超三成,近两年间对10万余名网络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中国警方在2019年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20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6.3万人,同比分别上升52.7%、123.3%。

  有评论称,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传统犯罪加速向以互联网为媒介的非接触式犯罪转移,涉网犯罪数量、受害人规模和社会危害性持续激增,“技术”被异化为“骗术”,网络犯罪成为无法回避的科技之“殇”。然而,侦查技术和司法认识存在一定滞后性,电子证据调取难、案件管辖难、认定处理难、专业人才缺乏等成为司法部门打击网络犯罪的突出问题。

  2020年中央政法工作会议指出,要把防控新型网络安全风险摆在突出位置,不断健全网络社会综合防控体系。其中明确要“构筑打击遏制网络犯罪的‘新高地’”。从是次疫情期间来看,相关部门面向这一目标多措并举。

  首先,保持高压态势,打击网络犯罪。借科技之“剑”指科技之“殇”,“智慧法院”让公平正义“不打烊”。中国最高人民法院统计,2月3日至3月31日,全国法院累计网上立案70.6万件、网上开庭15万件、网上调解30.2万件、网上缴费59.9万次,另进行网上证据交换20.1万次、电子送达245.3万次。

  最高法近期发布的依法惩处妨害疫情防控犯罪典型案例中,有利用微信群诈骗援鄂医护人员财物案件。被告人王某某获刑八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六千元。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周光权认为,发布典型案例对防疫期间电信诈骗的行为类型、犯罪认定标准等予以明确,有助于各级审判机关处理类似案件,也有助于实现积极的一般预防。

  其次,明确法律标准,统一司法尺度。2月10日,最高法、最高检等多部门联合发文,针对制假售假、造谣传谣等违法犯罪行为提出执法司法政策。事实上,“两高”在2019年10月已出台《关于办理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厘清有关网络犯罪的法律适用标准,对互联网平台和网民提出相应的责任及要求。

  再次,加强国际协作,打击跨境犯罪。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刘仁文等专家指出,网络犯罪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重要问题,各国应充分利用好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必要时订立打击网络犯罪的国际公约,建立跨境侦查协作平台,提升跨境警务合作水平,同时完善境外追逃、追赃、返赃机制。苗生明也表示,检方将配合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跨境执法司法合作机制,并强化与有关单位在网络犯罪追赃挽损上的协同作战。

  最后,提高安全意识,增强法治观念。疫情之下,最高检向社会发布10项预防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建议,不少法律人士则对骗术“见招拆招”,提醒民众增强自身防骗“免疫力”。

  值得注意的是,疫情发生以来谣言和诽谤趁虚而入。近日,山东一名经营粮店的男子编造“抢粮食”虚假信息并在多个微信群发布,现已被警方依法处以行政拘留;福建福州警方重拳打击涉疫“网络水军”,抓获多名犯罪嫌疑人,包括炮制“疫情之下的某国”虚假雷同文章相关人员。也有专家提醒,疫情谣言类型多样,根源复杂,传播途径各异,危害轻重不同,不能一概而论,执法者必须区别对待、科学施策。(完)

【编辑:白嘉懿】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