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浙江安吉:绿水青山在 小康入梦来

浙江安吉:绿水青山在 小康入梦来

2020年05月03日 16:40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浙江安吉:绿水青山在小康入梦来
    安吉美丽乡村。安吉县委宣传部供图

  中新网安吉5月3日电(柴燕菲 赵晔娇 张煜欢)群山满目叠翠,竹海连绵不绝。

  走进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沁人绿意直抵心间。村口刻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石碑是十五年来绿色之变的见证,更是指引一代代人“沿着这条道路一直走下去”的明灯。

安吉茶园。安吉县委宣传部供图
安吉茶园。安吉县委宣传部供图

  风起青萍之末,余村用实践证明了绿色发展这条路子是正确的。其所在的安吉更在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新体制、探索绿色发展新模式、形成生态治理新机制、挖掘生态文明新内涵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摘下“新时代浙江(安吉)县域践行‘两山’理念综合改革创新试验区”的桂冠,成为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的一座地标。

  绿水青山在,小康入梦来。当下之安吉,便是美丽中国的窗口。

  探访余村新气象:青山依旧 风土常新

  穿过山清水秀的村口,沿着余村主干道前行百米左右,一栋挂着“春林山庄”牌匾的小院内传来艾草的清香。老板娘谢春花热情地招呼着往来游客。

  从“卖石头”到“卖风景”,小村庄关停矿山后“逆袭”的故事,谢春花不知已对多少前来游玩的客人说过。

  十多年前,谢春花与丈夫潘春林为开农家乐向亲戚们借下60多万元,却遭到一众诘问——“山旮沓的,哪里会有生意?”

  放眼余村,关停污染企业后,直线下降的收入令这里陷入彷徨。

  2005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在此诞生。从此余村人心中有了底气:将生态兴村的路子走下去。

  “一开始,我做好了十年还清这笔债的准备。没成想两年就还清了。”谢春花笑道,“过去几年村里下大功夫整治环境,城里人来了走一圈,都说这里环境不比城里差。现在一年就能赚60万。”

  与朋友从上海开车过来的沈先生,打算在春林山庄住上两天。“余村风景好,农家菜有滋味,比待在城市惬意多了。”

  因绿水青山纷至沓来的不仅是游客,还有年轻的返乡创客。

  绿源客栈老板胡斌是名“80后”,在外兜转一圈的他,才发现家乡这片天地大有可为。瞄准不同游客的需求,他的中高端民宿每晚价格较普通农家乐翻了一番,但颇受亲子游青睐。

  乡村旅游业态迭代更新,大数据的普及应用亦让这个村庄倍显“时髦”。

  胡斌点开一个APP平台,一键上传民宿入住信息,村口的一块大屏幕上便实时更新数据,数字跳动间,客房余量信息一目了然。

  “这块大屏幕就是数字余村综合管理平台。”余村村委会主任俞小平举例,“通过大屏幕,游客可直接获取空气质量信息;当村里一盏路灯坏了,平台也会直接反馈并通知人员进行维修,为老百姓排忧解难。”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引领下,余村写下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经济和谐发展的美丽乡村新事。

  “未来我们余村的‘颜值’还会更高,人气还会更旺。”余村党支部书记汪玉成说,“未来我们还要联动周围村落抱团发展,共同打造村强民富、景美人和的美好生活向往地。”

安吉余村俯瞰图。安吉县委宣传部供图
安吉余村俯瞰图。安吉县委宣传部供图

  乡村振兴“加减法”:守住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

  在安吉,用好生态“富矿”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不仅是余村。

  “20世纪90年代末,黄杜村村民多以砍柴为生,一天只能赚一块钱。”73岁的盛阿林曾任黄杜村村支书,在上级政府支持下,他带领村子开启“种植1000亩白茶助农增收”的绿色发展之路。

  而随着白茶种植面积达到饱和状态,如何将可持续发展进行到底?

  “做茶叶也要与时俱进。”黄杜村青创联盟负责人贾伟是一名地道的“茶二代”。“为改善土壤环境,我们在白茶种植中套种了山核桃等其他作物。还创新了茶叶品种,增强品牌吸引力。”

  在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之间,黄杜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平衡之道。

  处在资源禀赋的不同起跑线上,不同乡村弯道超车的赛道却不止一条。

  安吉县鲁家村,是称为中国最火的田园综合体项目。可10多年前的该村却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

  “2010年鲁家村在全县187个村的卫生考核中排名末尾,环境整治迫在眉睫。”鲁家村党委书记朱仁斌介绍,在浙江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背景下,村班子带头拆掉了简易厕所、整理河道,还给村民通了自来水、铺了柏油路。

  环境变美了,新问题摆在眼前:“绿水青山”如何转化为“金山银山”?朱仁斌与村班子选择“打破常规”,引进资本因地制宜创新打造出“家庭农场”。

  “游客只要乘着一辆观光小火车,就可以往返穿梭在18个家庭农场。”朱仁斌感慨,眼下的鲁家村每天接待数千名游客,成了名副其实的“诗和远方的田野”。

  为让村民有更多的获得感,鲁家村还探索了一条“公司+村+家庭农场”的经营模式。现在村民不出一分钱就当了股东,人均纯收入近4万元,股权增值60多倍。

  一个个生动的案例佐证着绿色发展道路的正确性。安吉不仅在“取与舍”之中闯出了发展的广阔天地,更在“加减法”之中守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近5年来,该县先后否决环保不合格项目135个,与此同时,引进85个环境友好型项目。

  “加减法”发展理念是采访中,湖州市委常委、安吉县委书记沈铭权频频提到的。

  “我们始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持续做好环境承载的‘减法’,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同时做实绿色发展的‘加法’,努力构建布局合理、协作紧密、低碳循环的绿色发展体系。”

安吉美丽乡村。安吉县委宣传部供图
安吉美丽乡村。安吉县委宣传部供图

  “两山”试验区未来式:顺势而为 赶超发展

  谱下人与自然和谐篇章的安吉,如何顺势而为,将富有深邃哲理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做好转化、深化、量化文章?

  带着这样的时代之问,新时代浙江(安吉)县域践行“两山”理念综合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应运而生。

  “试验区建设不仅是安吉、是湖州的,更是浙江、是全国的。它的目标定位是为全国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供经验示范。”沈铭权说。

  该试验区有三大发展目标:打造“全国绿色发展标杆、全国城乡融合样板、全国美丽宜居大花园典范”。具体包含了构建高标准生态保护、一体化城乡融合等22个方面的任务。

  如在一体化城乡融合任务中就提出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包括实施“城市大脑”计划、打造智慧安吉等计划。

  “我们提出了乡村现代化这一概念,城市有城市大脑,乡村也要有乡村的大脑。”安吉县委常委、天荒坪镇党委书记高发义举例道,“比如在乡村的2.5D地图上,街道真实还原,进出游客实时更新,这是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村庄治理。”

  这不是个例,“数字之风”已悄然刮起。横溪坞村建立数字平台,村民线下办事流程全部植入线上;黄杜村结合安吉白茶种植系统,实时监管安吉白茶生长情况……随着“两山”优品平台的上线,还将打通数字惠农“最后一公里”。

  所有的创新、探索,都指向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让百姓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这正是这座县域更高更远之追求。

  2020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15周年。“我们将再接再厉,顺势而为,乘胜前进,努力把安吉建设成为展示新时代美丽中国的县域窗口。”沈铭权说。

  绿水青山为伴,这片土地永远以敬畏自然之姿态,以与时俱进之发展目光,把握住每一次前进与赶超的机遇,在奔向小康梦的路上一往无前。(完)

【编辑:孙静波】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