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专访全国人大代表林兴禄:“四篇文章”应答疫情“加试题”

专访全国人大代表林兴禄:“四篇文章”应答疫情“加试题”

2020年05月28日 16:07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专访全国人大代表林兴禄:“四篇文章”应答疫情“加试题”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岩前镇岩前村的万寿岩遗址,是国内罕见的史前遗存。 张斌 摄

  (两会访谈)专访全国人大代表林兴禄:“四篇文章”应答疫情“加试题”

  中新网北京5月28日电 (记者 林春茵)脱贫攻坚收官之年,老区苏区发展,遭遇疫情“加试题”,如何稳定脱贫不返贫?如何衔接乡村振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三明市市委书记林兴禄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详谈老区苏区的生态发展之路。

三明推动乡村振兴结合文旅康养的微旅游,在城市周边旅游成为爆款,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图为美丽御帘村。 林琦墅 摄
三明推动乡村振兴结合文旅康养的微旅游,在城市周边旅游成为爆款,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图为美丽御帘村。 林琦墅 摄

  文化共识:生态建设换来“林深水美人长寿”

  三明因工业而生,同时又是全国最绿省份的最绿城市之一,“林深水美人长寿”,是三明的特色优势,也是人民的生态福利。三明还是中央苏区核心区,全域都是中央苏区。

  林兴禄的三明故事从抢救万寿岩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讲起。

  位于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岩前镇岩前村的万寿岩遗址,是国内罕见的史前遗存。万寿岩保存着沿海旧石器时代人类在中国东南活动部生活的轨迹,也为海峡两岸古人类迁徙线路提供明证。

  林兴禄回忆说,20年前,万寿岩因富含炼钢矿产,由三明岩明,钢铁厂出巨资购得,在这里炸山采矿是合法正常的企业行为。当时企业购买采矿权就耗资3000多万元,据说矿产直接产生的价值有三四亿之多。“保护万寿岩,保护文化遗址,现在看来是很简单,过去确实是很不容易。”

  林兴禄说,三明为工业而生,工业推动了三明。1958年三明上马钢厂、化工厂,重机厂,都是重工业,“当时上了有烟窗有高压线那是文明的象征,一切都是让路。”

  林兴禄坦言,万寿岩的保护,引发了三明对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建设辩证关系的深度思考。

  “后来我们发现家园不能这样破坏。”林兴禄说,“所以三明推动经济文化发展,按照生态文明理念去做,解决了很多问题。”

  三明作为福建省重工业基地,如何向生态转型?不要“带水的GDP”,不要“带泪的GDP”,不要“带血的GDP”,不但把环境保护好,还要把“人和自然和谐相处”实现为生活现实。这成为三明发展的“绿色共识”。

  2000年以来,三明钢铁厂新建环保设施或完成环保升级改造项目超过350项,总投入超过27亿元。与之成为对比的,三钢三明本部1995年年产钢50万吨,2020年年产钢700多万吨。

  “三钢的环保绿色发展实践,在重工业重镇三明并非个案,而是共识。”林兴禄表示,在三明从工业城市向生态文明建设的转型过程中,水泥、钢产业的工业企业,都实现了生态的产业化和产业的生态化。

  如今,严格的生态保护,使三明成为全国最绿省份最绿城市之一,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8.73%;空气、水环境质量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辖区三条主要水系18个国(省)控断面水质100%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

  清新的环境,让这片土地更加宜居宜养。2019年,全市人均预期寿命79.82岁,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82岁。“林深水美人长寿”,由此成为三明的特色优势。

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是一个长寿之乡。图为107岁的杨兰英老人修整家门口的茉莉花。 董观生 摄
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是一个长寿之乡。图为107岁的杨兰英老人修整家门口的茉莉花。 董观生 摄

  “四篇文章”应答疫情“加试题”

  疫情带来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作为老区苏区,三明该怎么答好这道脱贫攻坚的加试题?

  林兴禄表示,三明在疫情发生之初,早决断、早部署,全力控疫情、促“六稳”“六保”,一季度固投等7项指标增幅居全省前三位,5个扶贫开发重点县摘帽退出。

  “以生态保护为事业是长期的事业,绿色生态发展已成当地文化共识。”林兴禄说,在生态发展的理念引领之下,将做深做实绿色三明、红色三明、工业三明、文明三明“四篇文章”,高质量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林兴禄说,将发挥三明生态优势,以“生态+”优势的思路,对接三明医改、三明林改的经验去推动发展助力脱贫。比如万寿岩,三明将在保护研究文化遗址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利用,筹建4A级景区,和乡村振兴衔接在一起,发展文旅业。

  在林兴禄看来,绿水青山、白墙黛瓦的三明非常美,森林和康养旅游结合在一起,文旅康养和乡村振兴衔接在一起,是三明发展的主要方向。

  这几年来,三明串联整合三明市红色景点,把革命老区苏区的红色资源转化为贫攻坚的动力源,调动干部红色担当,书写“风展红旗如画”的扶贫发展故事。

  三明市培育壮大钢铁与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实施‘家门口扶贫就业工程’,鼓励各类企业设立扶贫加工点、扶贫车间、扶贫基地。为就业扶贫,提供4700多个就业岗位,带动贫困户务工。

  仅今年1到4月,三明新增就业3817人,发放稳就业奖补惠及企业3162家,为全市企业减免社会保险费2.56亿元;实施就业扶贫,新增开发658个公益性岗位,安排贫困人口就近就地就业1277人。

  文明的力量不断转化为帮扶的行动,三明市始终把利民、为民、惠民作为文明建设的方向。去年7月,三明市将城乡低保标准由最低工资标准的40%上调至42%,强化民生兜底。

  截至今年4月,三明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4569人全部脱贫;37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20个市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5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实现退出“摘帽”。

  “‘六稳’‘六保’任务很实,担子很重。”林兴禄说,下一步,三明将“一企一策”“一业一策”,落实融资担保、涉金融案件企业“白名单”制度,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及时兑现促“六稳”30条等政策措施,加快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三明。(完)

【编辑:白嘉懿】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