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东西问|迟福林:为何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

东西问|迟福林:为何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

2022年01月25日 20:08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东西问)迟福林:为何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

  中新社海口1月25日电 题:迟福林:为何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

  中新社记者 王辛莉

  今年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实施元年,也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30周年。中国进入新发展格局,为何改革开放仍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对此进行深度解读。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40多年来,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迟福林:《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这是对中国改革开放基本实践的高度概括,是理解改革开放史的一条主线。

  过去40多年,中国成功实现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转折,建立了开放型经济体制,创造了世界发展史的奇迹。世界银行数据显示,1978年美国GDP约为中国的15.7倍,人均GDP是中国的68倍;到2020年,美国GDP仅为中国的1.4倍,人均GDP为中国的6倍。

  中国的改革开放也深刻影响着世界。作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中国成为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也成为全球对外投资大国。2016年以来,中国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为重点,建立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中国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动力,实现了走向经济现代化的历史性跨越,这是人类发展史上独特而又重大的创举。

2019年2月,航拍深圳湾新地标——魅力“春笋”。从边陲小镇成长为亚洲排名前十的国际都市,深圳不仅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经济样本,也在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过程中成为重要引擎。<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 陈文 摄
2019年2月,航拍深圳湾新地标——魅力“春笋”。从边陲小镇成长为亚洲排名前十的国际都市,深圳不仅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经济样本,也在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过程中成为重要引擎。中新社记者 陈文 摄

  当前,中国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未来10-15年,是中国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关键时期。14亿人走向现代化的新征程,在世界历史上没有先例,是一个伟大创造。

  中新社记者: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如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迟福林:中国正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新发展阶段的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要深刻总结改革开放40多年的基本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客观分析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特定背景,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经济社会结构的演变趋势,从而自觉地、持续地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以形成支撑现代化新征程的制度支撑。

  进入新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中国步入以服务业为主导的工业化新阶段,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开始形成,并成为支撑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社会结构尤其是人口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城乡居民平等发展、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开始成为社会发展新趋势。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持续推进制度变革与创新,将为新发展阶段的现代化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与活力。

  第一,要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核心目标。进入新发展阶段,发展的目标不仅是经济增长和国民收入的增加,更意味着为全体社会成员创造一个能够充分发挥自身潜力、符合自身需要和利益的生活环境。从现代化建设的需求出发,要研究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内涵及其基本要求,研究提出新的发展指标,并与现有的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指标有效对接。

2021年10月,浙江杭州,市民在拱宸桥上休闲。<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发 刘占坤 摄
2021年10月,浙江杭州,市民在拱宸桥上休闲。中新社发 刘占坤 摄

  第二,把不均衡、不协调发展转向均衡、协调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当前,不均衡、不协调发展带来的矛盾与挑战不断加大,需要加快推动从不均衡、不协调发展向均衡、协调发展的转变。例如,推动区域和城乡均衡、协调发展以及资本劳动的均衡、协调发展(不同群体)。均衡、协调发展不是平均主义,也不是吃“大锅饭”。比如,浙江的实践经验说明,“共同富裕”是要让更多的人参与勤劳致富、发展致富、改革致富,以先富带动后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第三,深化结构性改革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动力。进入新发展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矛盾、新挑战,主要是结构性矛盾。例如,要解决好需求与供给、消费与投资、政策与体制、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因此,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要转向结构性改革,以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中新社记者:海南自由贸易港是新时代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它的“抓手”是什么?

  迟福林:《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将海南自由贸易港打造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鲜明旗帜和重要开放门户”。中央决定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着力点是打造中国面向太平洋、印度洋的重要开放门户,这是国家重大战略。

2020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明确将大力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夯实实体经济基础,增强产业竞争力。图为航拍三亚凤凰岛国际邮轮码头。<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 骆云飞 摄
2020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明确将大力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夯实实体经济基础,增强产业竞争力。图为航拍三亚凤凰岛国际邮轮码头。中新社记者 骆云飞 摄

  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是中国新时代改革开放的一件大事。中央对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提出了3个重要时间点:2025年、2035年、本世纪中叶,分阶段、分步骤建设海南自贸港。

  历史实践一再说明,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是改革开放的强大动力。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要以改革开放精神为鲜明标识和重要动力。这需要久久为功,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推进;需要主动有为,将海南自由贸易港这篇文章做大、做长、做实、做好。

  海南自贸港可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商品与要素双向流动的大通道,成为连接中国与东盟国家要素中转、交易、配置的大平台。今年1月1日,RCEP正式生效,标志着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顺利启航。海南如何在RCEP生效的背景下考虑和谋划构建面向东盟的产业链供应链?海南是中国唯一的三元供应链(国内供应链、RCEP区域内供应链、区域外供应链)都可以实现“零关税”的地区,对丰富海南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稳定供应链区域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4月,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RCEP:前景与影响”分论坛在海南博鳌举行。<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 侯宇 摄
2021年4月,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RCEP:前景与影响”分论坛在海南博鳌举行。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中新社记者:在参与国际交流的过程中,您觉得海外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兴奋点”在哪?

  迟福林:我所在的中改院,自1991年成立,30年来努力推动中国改革的国际交流,这是中西方文明交融的一个小小历史缩影。30多年前,中国改革开放以学习考察、借鉴国际经验为主;21世纪以来,中国加深与世界交流,与世界分享对改革开放的思考;近十年,一些国家主动向中国学习改革开放经验。

  当前,国际上对中国扩大开放的动向走势十分关注,海外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兴奋点”,一是中国是全球最具潜力的大市场,二是中国是开放型世界经济的重要推动者,三是中国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不仅现在是,今后也是。

  例如,中国14亿人服务型消费的较快增长,是中欧合作的重大机遇。2014-2019年,欧盟对中国的服务出口年均增长14.2%,是欧盟服务出口整体增速的2.9倍。当前欧盟对中国服务出口占比仅为2.5%,若占比达10%,将为其带来不少于1700亿美元的新增出口空间。

  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的全球最有潜力的大市场,中国以高水平开放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不仅对自身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还将对世界经济增长与稳定产生重大而积极的影响。(完)

  受访者简介: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 供图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 供图

  迟福林,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研究院院长,先后受聘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东北大学等高校特聘教授;国家“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市场监管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山东、海南等地方政府决策咨询顾问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孙冶方经济科学论文奖、中国发展研究奖、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等多项荣誉,入选“影响新中国60年经济建设的100位经济学家”、《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经济学卷)》。

【编辑:刘欢】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