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非凡十年 “半条被子”的温暖代代传

分享到:

焦点访谈:非凡十年 “半条被子”的温暖代代传

2022年10月03日 19:20 来源:央视网
大字体
小字体
分享到: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继续回望“非凡十年”。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现在已经成为人们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主义、寻找共同精神家园的重要场所。1934年,长征途中,三位红军女战士借宿在村民徐解秀家,她们拿出仅有的一条行军被,与徐解秀和她一岁的儿子合盖。离开时,一位女红军拿剪刀把仅有的这条行军被剪下一半,留给了徐解秀。这个“半条被子”的故事就发生在湖南郴州汝城县的沙洲瑶族村。

  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讲解员朱淑华说,“半条被子”的故事讲过多少次她已经数不清了,故事的每一个细节她都记得清清楚楚。

  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讲解员、“半条被子”故事主人公徐解秀的曾孙女朱淑华说:“我被这个故事所感动,再讲一千次、一万次,我都会饱含深情。徐解秀是我的曾祖母,我是家里的第四代。”

  虽然朱淑华从小就听家里长辈讲这个故事,但是年代太久远,所以对她来说,这个故事既熟悉,又陌生。有一天,朱淑华又听到了这个故事,这一次让她很意外。那是2016年10月21日,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总书记专门讲到了它。

  朱淑华说:“当时我非常吃惊,在这么重要的大会上,总书记还特意提到这个故事,我想这个故事背后的意义肯定非常大。”

  习总书记不但熟知这个故事,还非常关心和重视对长征精神的学习和弘扬,这让大家很受鼓舞。也有许多人专门来到沙洲村,想听“半条被子”的故事。于是,2017年,村里建起了“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

  湖南郴州市汝城县县委办四级调研员袁荣亮说:“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讲述了“半条被子”的故事,一夜之间感动了中国人民。当时我们就想专门建设一座以“半条被子”为主要内容的专题陈列馆,搜集周边的红色故事,集中展出,让大家都来感悟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

  “半条被子”的故事虽然简单,但它包含的革命精神和内涵却丰富而厚重。建这样一个陈列馆,对传承和发扬红色文化意义重大。在政府的规划下,陈列馆很快建起来了。朱淑华也来到陈列馆,当上了一名讲解员。起初,朱淑华以为这个工作很简单,只要背熟那些讲解词就行了,可刚开始工作就让她很受挫。

  朱淑华说:“在馆里讲的时候,游客会问馆里面的人物背后讲些什么故事,是哪个军团的团长,这些我都回答不出来,当时我就觉得很尴尬,这些问题我都没有具体去了解。”

  游客们对革命历史的求知热情让朱淑华很感动,也让她明白,长征精神的内涵如此丰富,就像一个宝藏,值得大家去认真挖掘它。

  对那段红色历史了解得越多,越让这群年轻的讲解员受触动。他们被红军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所震撼,也被党和群众之间的鱼水情深所深深打动。县里也搜集了很多感人的红色革命故事和展品,在陈列馆里讲述和展出。

  其实,朱淑华并不总是红色故事的讲述者,有时也是聆听者。有那么多散落在群众中不为人知的故事,都记载着党对人民无私奉献的初心,也记载着人民对党真挚的热爱。

  朱淑华说:“有一次,一家人来到沙洲村,老爷爷是坐轮椅过来的,讲到“半条被子”的故事,他几次哽咽。跟他聊天,才知道他之前也受过红军恩惠,红军帮助过他,所以他这次特意带着他的子孙后代来沙洲村了解“半条被子”的故事,让他的子孙后代也学习长征精神。”

  2020年9月16日,是一个难忘的日子。那天,沙洲村迎来了一位重要的客人:习近平总书记。

  朱淑华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特意走进了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他嘱咐我们要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这几句话也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因为在我们工作当中非常有感触,其实我们每个人的骨子里都有这种爱国情怀,我希望通过我们的讲解,能够把陈列馆一个一个红色的故事,讲给来到沙洲村的每一位游客听,特别是我们这代年轻人。我也希望通过我们的讲解,能够把年轻人爱国情怀的信念激发出来,转化成实际行动,让红色精神传承下去。”

  这几年,陈列馆的讲解员们一直践行总书记的嘱托,讲好红色故事,弘扬革命精神。他们希望来馆里参观的每一名游客,每一位来听故事的人,都能有所收获。

  陈盈君小朋友是陈列馆里的小讲解员,在馆里有不少和她一样的小讲解员,红色的种子已经在他们心里生根发芽。不只在陈列馆,在沙洲村,几乎每个人都是合格的红色讲解员。

  “半条被子”的故事和革命精神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激励着大家奋斗,也改变着大家的生活。

  这几年,因为“半条被子”的故事,沙洲村出了名,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这里,想亲身感受红色文化。于是县里将脱贫攻坚工作与发展红色旅游相结合,在村里打造起了红色文化旅游景区。

  不过,要干事就会遇到困难,要发展红色旅游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工作刚一开始,村干部们就碰了壁。

  湖南郴州市汝城县沙洲瑶族村村支部书记朱向群说:“我们想要建起规范化的红色旅游景区,一下子要做出让步,有些老百姓不愿意。”

  于是那段时间,村干部们就一趟趟上门,挨家挨户做工作。

  朱向群说:“我们工作做不通的时候确实也有点灰心,每到这个时候我就想起总书记来我们村的时候,他专门叮嘱我们说干部要当好村里的火车头,村民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总书记说这话的时候语气很亲切,就像家人一样,耐心地嘱托我们。所以我就想发展红色旅游是为老百姓做好事,更不要怕困难,共产党员就是为老百姓做事的。”

  湖南郴州市汝城县沙洲瑶族村村民刘春香说:“那时候,干部们工作比较难做,不是这个骂就是那个骂,真的是吃力不讨好。后来大家看到村的变化,而且自己也得到利益,慢慢就接受了他们的用心良苦。”

  有了大家的支持,红色旅游顺利发展起来,沙洲村也慢慢变了样。2018年,沙洲村整村脱贫,人均年收入达到12700多元,2021年,沙洲村人均年收入又增长了4000多元,达到17100元。红色革命文化给予了大家精神的滋养,也让大家实实在在地过上了好日子。

  朱向群说:“总书记说,我们要传承和发扬好红色革命精神,我现在更深刻地理解了这句话,其实就是要遵守我们入党的时候宣誓所说的那些话,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那怎么服务呢?老百姓最需要的是过上好日子,那就通过我们的工作,让老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现在,大家正在乡村振兴的路上奋力奔跑,美好的生活大有奔头。只要大家跟着党走,齐心协力,劲往一处使,干好自己的事,就一定能有越来越美好的生活。

  十年来,共命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32个。湖南湘西花垣十八洞村、港珠澳大桥、中国三峡集团金沙江巨型水电站等,一大批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新时代成就的超级工程、大国重器和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代表性地点纳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十年来,我国持续加大群众文化设施建设力度。2021年,全国平均每万人拥有群众文化机构设施建筑面积352.13平方米,比2012年增长50.3%。2021年,全国群众文化机构文化服务惠及人次83289万,比2012年增长89.1%。我国文化建设呈现蓬勃发展、更加繁荣的生动景象。

【编辑:朱延静】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评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