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人权专家:未来30年中国人权保障将更广泛

2008年12月03日 10:38 来源:人民日报



    2008年9月,重庆云阳实验小学的孩子们走进课堂。地处西部地区的三峡库区是国家义务教育政策改革的最先受益者。饶国君摄

  对话嘉宾

  李步云(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广州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主任)

  ●应抓紧研究,在做适当保留的条件之下,尽快批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徐显明(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法律委委员、山东大学校长)

  ●只有制度上的人权才是根本性的人权。未来修宪,应重构我国的人权体系

  11月初,我国政府宣布将首次制定《国家人权行动计划》,规划未来两年的中国人权事业发展。

  这个消息,对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李步云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来说,是一大喜讯。人权于他们,已是一生的不懈追求。

  30年前,1978年12月6日,李步云在人民日报发表《坚持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一文,被公认为法学界突破思想理论禁区“第一文”;他还提出“罪犯也是公民”,引发大争论。

  遥想当年,李步云认为,正是30年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人权保障的新时代”。

  29年前,徐显明作为“文革”后第一个走上法庭的大学生,为一名杀人犯义务辩护。多年来,他撰写《生存权论》等人权力作,提出多份推动人权的议案和建议,和李步云一起为“人权入宪”鼓与呼。

  “2004年人权入宪,我有一种死可瞑目之感。”徐显明的话发自肺腑。

  在两位中国人权事业推动者眼中,30年前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人权保障的新起点,带来人权观念解禁、人权实践拓展。30年后,人权已然成为当今中国的主流价值。未来30年,中国人权将受到空前尊重,人们将拥有更普遍更广泛更平等的人权。

  五大节点

  人权不再是禁区

  1978 十一届三中全会

  人权保障新“原点”

  背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必须坚决保障,任何人不得侵犯。”

  “文革”中,人权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的专利。改革开放初期,人权仍被当作“资产阶级口号”。1978年这一年,为右派摘帽的人权保障实践已然先行,至11月全国各地已全部摘掉右派帽子。截至1982年,全国共平反纠正300多万名干部的冤假错案,47万多名党员恢复党籍。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中,并未出现“人权”二字。但李步云、徐显明都认定它是人权保障的新“原点”。

  李步云:回顾历史,一个关键就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为保护人权开辟了国内和国际环境。

  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了保障公民权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重要理念;尤其是强调民主法制,这也是个人权问题——民主首先是人的民主权利,法制是为了保障人权。它标志着我国人权保障的新开端。

  徐显明:人权早已是中国共产党的主张:1923年,中国共产党第一份《章程》提出人权;井冈山时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明确写入“人民的权利”……

  改革开放30年,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变法的30年、制度创新的30年。只有制度上的人权才是根本性的人权。30年前那场伟大的会议,当之无愧是人权保障的新“原点”。

  1982 第四部宪法

  列举了28种公民权利,与西方几无区别

  背景:1982年12月,新中国制定第四部宪法,即现行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有人说,不经历“文革”,不会懂得“公民”的意义。那时,“地富反坏右”不被当作公民看待,丧失做人基本尊严。

  此前,1949年“共同纲领”只规定“人民”的权利;1954年宪法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却没回答什么是“公民”。

  1982年宪法对“公民”的定义,意味着“地富反坏右”也是公民,罪犯也是公民,都应拥有基本人权保障。

  1980年11月20日开始,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公开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前后44次开庭,被认作“依法办案的一个范例”。

  李步云:“四人帮”最大的罪行就是践踏人权。对其依法公审,体现了人权保障五大司法原则:依法独立审判、司法民主、实事求是、人道主义和法律平等。

  新中国4部宪法中,1982年宪法对人权的各种具体权利列举最全,与西方国家几无区别。

  公民基本权利,1975年宪法仅2条,1978年宪法也只有12条,1982年宪法则达28条,增加了“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等新规定,大大推动了我国人权事业的发展。

  1991 首份“人权白皮书”

  人权被称为“伟大的名词”

  背景:1991年11月2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这是中国政府向世界公布的第一份人权官方文件。

  在中国政府首份“人权白皮书”中,人权被称为“伟大的名词”;强调实现充分的人权,是“中国人民和政府的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并提出“生存权是中国人民的首要人权”。

  李步云:1993年6月,第二次世界人权大会通过《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包括中国在内的180多个国家的代表出席。宣言承认人权具有普遍性,并明确要考虑各国各地区的特点。这是我国在外交上首次承认人权的普遍性。

  徐显明:1995年10月,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在接受美国电视台采访时表示,实现人权普遍性原则必须与各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这是中国领导人首次公开承认人权普遍性。

  2004 人权入宪

  “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国家基本义务

  背景: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2004年5月,全球扶贫大会在上海召开。会议评价中国的扶贫是一个“生动例子”。 仅2004一年,中央财政安排扶贫资金122亿元,农村贫困人口比上年减少290万。“生存权是中国人民的首要人权”,中国以扶贫为突破口,开展生动而有效的人权实践。

  徐显明:人权入宪有三个意义:中国的人权保障有了空前的包容性和广泛性。人权主体,不再只针对公民,而是从公民扩展为人人;人权体系从封闭走向开放。人权入宪,人权体系发生变化,没有列举的也要保护;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国家的基本义务。这预示着国家的价值观开始发生变化。

  2007 十七大报告

  赋予知情权、参与权等多种新人权

  背景:2007年10月15日,党的十七大在京召开。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召开,首次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此后,十六大再次重申“尊重和保障人权”。

  十七大报告,人权被两次提及:人权事业健康发展;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

  人权实践中,中国迈出新步伐。2006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废止。当年取消农业税为农民减税负1200多亿元。

  李步云:十七大报告对于中国人权的未来有着重要意义,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更加地尊重和保障人权。十七大报告中,人权的方方面面都照顾到了,提及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等,都超出了宪法的具体列举。

  徐显明:我认为十七大报告重构了中国的人权体系,范围十分宽广,有政治、经济领域,也有社会领域:学有所教——教育权;病有所医——健康权和医疗权;老有所养——社会权;劳有所获——劳动报酬权;住有所居——适度居住权等。

 [1] [2] [下一页]

编辑:吴歆】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每日关注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