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媒体评论:现代盯梢与自我清洁

2008年12月09日 11:27 来源:长江日报 发表评论

  新闻回顾某大学一班级要求每名学生暗中监督一名同学

  湖北大学一个班级实行“盯人战术”,每名学生都会有一名“神秘同学”在暗中监督自己。每周班会时,“神秘同学”在信条上写下对监督对象的一周反馈和想要说的话,归总起来进行不点名地公开总评,一个月之后再更换对象监督。

  据说,盯人监督法有好的效果,“开小差的少了,学习效率也提高了,迟到的没有了,提前到教室自习的人大大增加了”。总之,一派奋勇争先、乾坤一扫的大好局面。我对这样的喜报几乎没有意外的感觉。临街店铺换统一的白窗帘、遮阳伞从指定部门统一定制、小摊小贩连吓带打,不管怎么个搞法,最后无一例外都是干干净净、卓有成效的喜报。

  我没有去那个班级实地考察过,不知道“盯人战术”的运作细节,也不知道是不是每个学生心中都是一派喜悦。从现有信息里,有三点让我留下深刻印象:

  其一,被监督者不知道谁在监督自己,也不知道何时何地、以怎样的方式监督,比如在一些私人空间,监督者会不会就在某处隐隐地看着。

  其二,监督者会写下监督反馈和心得,这些文字材料被监督者自己看不到,因此既无法申诉,也无从辩解。

  其三,监督的材料要拿出来进行“不点名公开总评”,总评的人或者是班主任,或者是班长,或者是其他有资格的人。总之,总评和矫正的权力掌握在“合法者”手里,肯定不在被监督的对象手里,被监督者所能做的只是不断改进和矫正自己的言行。

  我的脑海里立即想到一个场景和一个词语。场景出自乔治·奥维尔的《1984》:温斯顿到一个“坏分子”家里去,“坏分子”说家里很安全、请放心,但温斯顿仍然下意识地压低说话声,并察看四周墙壁,因为监视无处不在。词语则来自福柯《规训与惩罚》一书中的“全景敞视主义”,被监视者是敞开、透明的,而监视者的主体是秘密的、任意的。这很有点像上面的第三条,被监视者处于恐惧中,只能不断矫正自己。

  我理解那个班级搞“盯人战术”的初衷,也许是想搞点教育创新,尝试用各种办法来达到学生循循有序的目的。但是,从“道路以目”开始,盯人监督在中国都做了几千年,结果如何呢?历史昭昭。21世纪、新时代的大学,教育的路径选择还是走不出历史的老路,甚至总把历史上很坏的经验拿出来用,真让人不知道说什么好。是什么塑造了校园里的这种习惯性思维,恐怕得在校园之外找原因。

  前几天,华东政法的一位教授被两名学生检举,两名学生“眼睛里含着泪水”质问教授:你怎么能批评传统文化,批评政府?据说检举到校方和公安局里去了。我在想,这两起事件是否存在某种联系呢?联系恐怕是有的,两者互为因果。在监视、揭发以及矫正关系编织成的网格里成长,同学,老师,任谁被扣在网上,都没有什么可奇怪的。社会化程度已经很高的人,失却机会或者无意去“自我清洁”,倒也罢了;但两起事件的主体都是大学生,有的还是大一学生,他们还在人格和思想的养成阶段,就落入这样的事里,最悲哀之处正在此。(刘敏 作者系长江商报评论部主编)

编辑:吴博】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每日关注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