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超级稻"没雨水照样活 三年后将进非洲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中国"绿色超级稻"没雨水照样活 三年后将进非洲
2009年04月08日 12:13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成一串串的,人在水稻下面美美地乘凉——这就是广为流传的袁隆平的“禾下乘凉”梦。

  科学家黎志康、张启发有着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不同的梦想:让种植了7000年水稻的农民,不用再脸朝黄土背朝天地翻地、插秧,而实行免耕直播的“懒人种植法”——把种子直接撒在地里,不打农药、少施化肥、也不用灌溉,仅一百多天后,即使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干旱地区,最懒的农民也能收获沉甸甸的稻子。

  这种“不打农药可抗虫,少吃化肥也长壮,没有雨水照样活”的神奇水稻,就是“绿色超级稻”。

  与袁隆平数次做梦“禾下乘凉”一样,中国农业科学院首席科学家黎志康也心存梦想多年了。1998年,当这位留美博士在美国首次提出“全球水稻分子育种计划”时,美国人说他的“理想太大了”。

  近10年后,比尔·盖茨看中了他的“大理想”。2007年,比尔裹着棉大衣,冻红了鼻子,在冰冷的中国农作物种质保存中心参观,耐心地听黎志康讲解他的计划。

  今年3月23日,在海南三亚海边的一间不算大的会议室里,中国农业科学院与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签署了“绿色超级稻”项目合作书,项目总经费约1800万美元,实施年限为3年,总体目标是培育至少15个水稻新品种,在目标国家进行示范和推广,并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亚洲和中国西南部,通过分子育种技术,建立一个高效的水稻基因型分析技术平台。该项目将大大提高我国、亚洲和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的水稻生产能力,使亚非地区至少2000万贫穷稻农的水稻产量增加20%,为全球粮食危机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主席台上的7位科学家没有一个人穿西装,可谁都明白这是个“庄重的”大场合。因为,无论从经费的数额还是参加单位的数量上,该项目都是中国最大的国际农业科技合作研究项目。

  “吃不饱”走了,“吃不好”、“吃不久”来了

  在签约仪式上,很多记者都在找一个70多岁、不足1.7米身高的熟悉身影——袁隆平,可100余名的水稻科学家团队里没有他。

  “袁老是老一辈水稻科学家,我们的路子跟他不一样!”一位科学家解释说。在自助餐餐桌上,有人对记者说,袁隆平倡导了“第一次绿色革命”,他们正在进行“第二次绿色革命”。

  业内人都知道,这里的“第一次绿色革命”,是指通过杂交技术,让水稻实现大增产,大幅缓解了“吃不饱”的世界难题。

  如今,袁隆平培育的杂交产品在中国的水稻种植面积,达到一半以上。有人算过一笔账,每年新增产量可多养活6000多万人口。

  几乎每一个中学生都对这样的数据耳熟能详:“以占世界9%的耕地、生产出占世界25%的粮食、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自2006年1月1日开始,联合国不再对华进行粮食援助了。其理由是:中国政府在解决贫困人口温饱方面已取得巨大成果。

  与日本、韩国等以稻米品质为追求目标的国家不同,人多地少的中国一直以提高产量为目标,然而,这种以“高投入换取高产量”的模式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存在着尖锐矛盾。

  华中农业大学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启发说,“吃不饱”缓解了,可“吃不好”、“吃不久”两大难题仍—直困扰着中国。

  有“3个数字”被张启发在各种会议上频频提到:“世界30%以上的农药和40%的肥料都用在中国,而水稻用水占了全国总耗水量的50%多。”由于大量施用农药,增加了农药残留,人们“吃不好”。长期施肥造成土壤退化,加上耗水量不断增加,任其发展下去,势必“吃不久”。

  尽管各地不断曝出“亩产神话”,在张启发、黎志康眼里,这些“真的只是神话”,因为它们多数时间“无用武之地”,很难推广。

  我国水稻种植区70%属中低产田,水稻单产长期徘徊在415公斤左右,制约高产杂交水稻推广的原因主要是缺水。据了解,我国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40吨,为世界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而目前我国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80%,其中水稻用水量占农业用水量的70%。这意味着仅水稻的生产耗水就占到全国总用量的56%,因此以我国现在的水资源,难以支撑传统水稻的进一步发展。

  另外,近20年来,水稻生产完全依赖化学肥料,如果施肥不足,杂交水稻就会过多消耗土壤潜在养分而降低地力。

  与国外相比,我国水稻生产的单位面积氮肥用量比世界平均水平高75%,而氮肥利用率仅为30%左右,比发达国家低15%~20%。

  张启发称,有人计算,如果到2030年要完成氮肥的农业供应量,目前所拥有的煤和火车都只能用于氮肥的生产和运输。

  而且,现在中国农民种植的水稻的抗农药性越来越强,张启发院士惊讶地在新闻报道上看到,“一个农民居然在一天内打了6次农药”。

  “毋庸置疑,农业的发展现状已经不允许我们按原定路线走下去了。”张启发说。

  科学家必须找到具有“节俭美德”的水稻新品种。

【编辑:吴歆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