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常规渠道畅通何须穿着“马甲”投诉——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中国青年报:常规渠道畅通何须穿着“马甲”投诉
2009年04月30日 09:09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近日,河南焦作市政府办公室发布了《关于网上社情民意收集处理工作的意见》,要求政府各有关部门规范并完善网上社情民意处理程序,形成政府对网上民意直接的回应机制;并且政府会安排工作人员每天都上网看帖,高度重视网民的帖子。(《大河网》4月29日)

  这种被戏称为“看帖回帖”的举措,并不是焦作市的首创。早在2006年,安徽省巢湖市就有14家单位因为没有及时回复网民的发帖咨询被通报批评。今年3月,湖南湘潭县也规定,政府机关单位看帖不回将追究责任。如果再回顾一下前不久发生在河南灵宝的轰动全国的“王帅帖案”,加上日前或因此而起的河南省委、省政府为“高度重视网络舆情”召开专门会议,高层领导还作出批示的背景,不难发现,注重网民意见已成为听取民意的一种重要方式。

  看一份数据。中国青年报社的一份报网联合调查数据显示:3259名网民参加了有效举报方式排序的投票,最后的排序依次为:网络曝光(35.8%)、传统媒体曝光(31.3%)、向纪委举报(17.2%)、向检察院举报(11.4%)、向上级政府机关举报(3.3%)、向公安部门举报(0.5%)。或许,这就是我们的政府为何如此重视网络民意的原因。

  虽然,老百姓上网发帖的目的并不只是举报,但网络已成为社情民意表达的重要渠道。在地方政府重视网络民意的同时,现实中民意表达渠道的拥堵却让人不得不察。关于这一点,广州市长最近的一次怒斥或许可以作为例证:有一群众对噪声扰民投诉了38次却得不到解决的事例,“实在太离谱了!”其他更多的例子,也不时出现于报端。

  重视“看帖回帖”,固然是好事,关注比不关注的好。不过,从调查所表现出来的“信任度”的排行,我们看到了一个有些令人沮丧的事实:正如人们不信任向职能部门举报这个途径一样,公众也不信任社情民意的常规表达渠道。

  公众之所以有意见需要表达,一般情况下,说明他们在生活中出现了个人力量实在无法解决的问题,也包括受到不公对待的委屈,其权利没有得到保障,不得已才去举报和投诉。但常规表达渠道的不畅通甚至完全堵塞,不但使意见得不到表达,委屈得不到疏解,甚至会给自己带来更严重的伤害,于是,他们选择了非常规渠道。

  非常规渠道就能彻底解决问题么?或许在河南焦作、安徽巢湖、湖南湘潭或其他重视非常规渠道的地方,在“领导重视”的时间内,矛盾能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缓解。但是我们不要忘了,这个非常规渠道,只不过是对常规渠道的补充,甚至只是一种技术上的完善,而不是根本性的工作方式。如果过分强调对网络社情民意的重视,而忽略了对常规渠道的固本清源,正如大把吃维生素片,却从不吃蔬菜一样,只会给人“舍本逐末”的滑稽感。

  所以,应该先从解决公众不信任常规表达渠道这个问题入手。把常规渠道疏通,社情民意能正常表达,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人,在网络上披着战战兢兢的马甲了,政府自然也无需增设专门机构来应对了。毕竟,人和人面对面的交流,比人和机器之间的交流,要通畅得多,也温情得多。(汤劲松)

【编辑:朱鹏英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