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巡视制度"长期有效 应坚持"不固定"和隐蔽——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保证"巡视制度"长期有效 应坚持"不固定"和隐蔽
2009年05月04日 11:06 来源:北京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巡视制度的建立和实行,意义重大,在实践中取得了积极成效。它不仅加强了对“一把手”的监督,也发现和督促解决了一些地方和单位存在的问题。但巡视制度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如,如何有效保证巡视组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如何有效防止巡视组成员本身可能发生的“寻租”?如何保证巡视工作的长期有效性?等等。对此,笔者认为,巡视制度要更好地发挥作用,在今后的建设制度中应坚持并强化以下原则。

  一是不固定原则。这里不固定包括:人员不固定,任务不固定,时间不固定。巡视组的机构、成员、编制都不应固定,都应是临时的和变化的。反腐败犹如猫捉老鼠,而固定化的弊端是短期可能有效,但在长期内,老鼠就有可能掌握猫的活动规律,导致反腐败效率降低。因为固定化后,人员就会熟悉化,工作手段、方式就容易被老鼠掌握。而不固定,则可有效增大腐败分子的预防成本,降低腐败分子的应对能力。人员不固定,可使腐败分子失去提前进行预防工作的对象;任务不固定,可使腐败分子须对每一个工作方面都得有所准备;时间不固定,可使腐败分子处处留心预防。

  二是解决突出问题原则。在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些矛盾的焦点,都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由于社会经济结构总是变动的,所以,每一个历史阶段的重点问题也有所不同。发展总是要抓主要矛盾,巡视工作也应体现这一要求。譬如,针对形象工程问题、农民工拖欠工资等问题,巡视工作可根据需要和问题的突出程度,对一些重点问题进行重点巡视。抓重点问题也就是抓纲,纲举目张,通过解决重点问题,也可带动其它问题的有效解决,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是隐蔽性原则。巡视组要到某一地方进行巡视,不应提前打招呼,而应是悄悄地去,要有突然性。巡视组成员的住宿和吃饭都应是独立的,当地官员不应作陪。巡视组成员开座谈会、调查等,都应尽可能体现秘密性。隐蔽性能增大腐败分子的心理压力,也客观上增大了腐败分子的预防成本。这对提高反腐效率是有好处的。

  四是利益相关原则。一方面,要求巡视组成员应是不固定的,每次巡视,成员都应不同。另一方面,在每次确定巡视组成员时,都应坚持利益相关原则。所谓利益相关原则,就是巡视组成员应由利益相关者担任。由于利益相关,所以其监督的积极性和效率相对较高。如要检查教育乱收费问题,巡视组组成人员就应有学生家长参与或以学生家长为主。要检查某单位“一把手”的问题,可抽调一些与此单位相似单位的职工参加,这样也有利于发现问题,因为由于单位相似,巡视组成员对情况也就熟悉。一旦某人被抽调到巡视组参加巡视工作,有关单位应积极配合,优先保证,不应阻拦。另外,由于巡视工作主要是针对主要领导同志,所以,巡视组成员最好来自基层,而不是来自上级部门。这里,巡视组成员的权力应与巡视组成员本人的职务脱钩。上级监督上级,结果有可能导致“官官相护”,并且积极性也未必高,而下级监督上级,既有利于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提高上级领导对群众工作负责的态度。

  五是公开性原则。对巡视组检查的结果要不要公开,是一个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坚持公开原则,或至少应部分公开。不公开,就大大降低了巡视的效率,这也为暗箱操作提供了通道。由于腐败本身就是一种隐性行为,难以见人,所以,公开本身就是一种对腐败的制约。好东西应经常拿出来让太阳晒晒,这有利于防腐和消毒,也可以防患于未然。当然,由于检查结果未必就一定符合实际情况,所以,有关方面需要对巡视组的检查结果进行进一步核实,凡经核实确定的,就应予以公开。对其中有一些涉及重要事项或国家机密或有关情况需要进一步确定的,可不公开或暂不公开,或可对巡视结果只进行部分公开。

  六是人民权力原则。领导就是为人民服务,人民也有权监督领导的工作。领导工作的好坏,最终取决于人民的评价。如何体现这一要求,在具体层面,笔者建议巡视工作具体的组织可由人大进行或有人大参与。人大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问题的需要,有针对性的组织进行,尤其是对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应进行重点巡视。巡视工作由人大来操作也有助于权力的制衡和相互制约,对推进我国的民主化进程也有积极作用。

  历史学家钱穆在分析中国历史时指出,中国传统政治制度演绎的逻辑是,一个制度出了毛病,再定一个制度来防止它,相沿日久,一天天地繁密化,于是有些制度却变成了病上加病,越来越繁密的制度积累,往往造成前后互相矛盾。这一理论被人称为钱穆的“制度陷阱”理论。巡视制度作为反腐败的一项重要举措,应体现自身的制度特色,不能与其它反腐败的举措混同,要防止反腐败制度的演绎掉到“钱穆制度陷阱”中去。(宋圭武 作者为甘肃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

  我党有关巡视制度的文献和规定

  巡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党内的一项新制度。最早提出建立巡视制度是2001年9月召开的十五届六中全会,此次全会作出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中提出:“中央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要逐步建立巡视制度,把下一级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的廉政勤政情况作为重要内容,进行监督检查。” 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改革和完善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建立和完善巡视制度。”

  2003年,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以党内法规的形式把巡视制度确定为党内监督的十项制度之一。

  2004,中纪委、中组部制定了《关于巡视工作的暂行规定》。

  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健全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完善巡视制度。”(宛 伟)

【编辑:朱博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