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跳楼秀”频频要挟媒体背后的话语困境——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评论:“跳楼秀”频频要挟媒体背后的话语困境
2009年05月05日 10:01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有些人把这种“跳楼跳桥秀”的愈演愈烈归因于“媒体的过分报道”,一名两次被“跳桥秀”堵在海珠桥下的司机很不客气地指责记者:如果你们一个月都不采访不报道跳桥跳楼的,下个月的广州城一定会顺畅很多,都是你们在“助纣为虐”。然而,我们更惧怕另一种可能:当全体记者从此集体缺席这种“自杀秀”时,这些原本已经在许多地方碰壁的弱者,会不会就真的从那桥上、楼上一跃而下呢?会不会做出比这场秀更极端的危害社会的事情来呢?(《羊城晚报》5月3日)

  悲怆的跳楼之举被解读为秀,权因跳楼者的真正动机不是寻短见,而是以拿生命相胁的方式引起更大范围的重视,媒体充其量只是扩大影响的一个重要途径罢了。“跳楼秀”者为何如此看重扩大影响?这种现象背后到底是有关部门失职,还是“跳楼秀”者表达权利的话语途径业已穷尽?

  毫无疑问,“跳楼秀”会挤占公共资源。这种没完没了的“跳楼秀”确实越来越让人失去同情心,只会令愤懑之情有增无减。不知是否缘于这种情节,一些地方出台相关政策,规定对“跳楼秀”者实施救助的同时,辅以拘留等惩罚。今年的广州两会上,王浩等3位人大代表还提议,对以跳楼、跳桥方式要挟政府、扩大影响、制造舆论,从而达到个人目的的人,要加大打击力度。

  从过去对“跳楼秀”的高度关注,到现今祭起打击的权杖,“跳楼秀”看似愈来愈不得人心。不过,“跳楼秀”虽有胁迫公共资源之嫌,除确有少数乃无厘头或恶作剧,但相当一部分归根结蒂还是因权益伸张渠道不畅。当然也不排除有人错误地将这种方式理解为权利伸张的捷径,期待一“秀”永逸。

  可以肯定,即便没有恐高症,“跳楼秀”并非毫无风险可言。身居高楼之上,或失足,或受种种因素、情绪一时波动难控,假戏成真,曾就有跳楼者不甘围观者嘲笑,一气之下飞身纵下。“跳楼秀”者给别人的正常生活的确可能造成不便,以高压方式冷漠以待,虽不排除可能压减“跳楼秀”的数量,但从根本上看,“跳楼秀”者所提问题并不会因此经有效机制合理消减。

  在许多人眼里,“跳楼秀”前几年与被欠薪民工有着紧密联系,那时也是社会拖欠民工工资比较严重的时期。自重庆农妇熊德明委托总理帮丈夫讨回工资后,“追薪大风暴”迅速席卷全国。虽不能就此断定此类问题从此没有,但民工成为“跳楼秀”主角的现象越来越少。这或许表明,形成有效机制才是纾缓“跳楼秀”的根本所在。

  厘清“跳楼秀”的根本动机,所谓的媒体责任其实已经非常清楚。媒体有责任努力表现出社会的良心和温暖,所以绝大多数时候只能宁可信其有,被“跳楼秀”者利用乃至愚弄。真正应引起反思的当是相关单位:为什么“跳楼秀”比正常渠道申诉更容易解决问题?“跳楼秀”者的话语通道是否真的通畅?相关疏解机制是否真的高效?如果这些问题均妥善解决,生活中还会有那么多动辄以生命相胁的“秀”吗?(禾刀)

【编辑:吴歆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