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使西方“民主化”口号很难忽悠中国——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实事求是”使西方“民主化”口号很难忽悠中国
2009年05月22日 10:53 来源:环球时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2月下旬,巴黎郊外举行了一次颇有特色的“中国与西方知识分子高峰会”,讨论中国发展模式及其国际影响。中国改革开放30年有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模式和理念,成了讨论的一个焦点。笔者在会上讲述了中国30年巨变背后的七个独特理念,即实事求是、和谐中道、民生为大、整体思维、政府是必要的善、励精图治的良政、政绩合法性,其中最核心的是“实事求是”。这些理念不仅改变了中国,而且可能会影响这个世界的未来。

  “实事求是”是一个很中国的概念,早在两千年前的《汉书》中就有“修学好古,实事求是”的名言,指做学问需要诚实的态度,后来明清之际又兴起了“实学”,即通过对事物本身的探索来发现规律和真理。1978年,邓小平明确地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确立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

  中国的“实事求是”与欧洲启蒙运动提倡的“理性至上”有共通之处:双方都摆脱了僵化意识形态的束缚,突出了人的理性精神,并因此而推动了各自划时代的工业革命。但两者也有差异:“实事求是”毕竟是中国文化与现代文明互动的产物,摆脱了过去西方理性主义所包含的种族主义和唯我独尊等历史局限,强调了一切理性活动都需要通过社会实践来检验,而检验的标准是这些活动是否有利于人民的整体利益。正因如此,在“实事求是”指导下的中国崛起,没有像欧洲崛起那样给世界带来战争,而是带来了和平与发展的大量机遇。

  这个理念使中国成了世界上意识形态偏见最少的国家之一,使中国能大胆地借鉴别国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一切经验,从而大大推动了中国方方面面的进步。这个理念也使中国保持了清醒的头脑,因为中国从对事实的检验中发现:在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方面,苏联的集权模式没有成功,西方的民主模式也没有成功,中国因而决定大胆地从实际出发,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整个国家的命运也因此而改变。

  中国把保持稳定、改善民生放在首位,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拒绝市场原教旨主义,使中国实现了自己近代史上从未有过的连续30年的跨越式发展,使近4亿人脱贫,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成功抵制了休克疗法、避免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今天席卷世界的金融浩劫。中国模式有其缺陷,但这些成绩已足以确立中国模式在当今世界上的影响和地位。

  “实事求是”理念也使西方“民主化”口号很难忽悠中国。西方在世界各地到处推动所谓“民主化”,口号很动听,但中国人要看事实。一看事实,人们就不得不质疑:为什么南斯拉夫一推行西方的“民主化”就崩溃了?为什么苏联这样做就解体了?为什么台湾学了西方模式,经济滑坡了,贪腐更严重了,社会也分裂了?为什么韩国“民主化”之后的许多情况也和台湾类似,还不幸地成为1997年和当前金融危机的重灾区?为什么东欧“民主化”已20年了,但根据欧洲权威研究机构的评估,其民主品质普遍低劣,它们的经济命脉也几乎全被西方银行等机构掌控?为什么整个第三世界都找不到一个通过西方式民主化而能够有效地消除腐败并实现现代化的例子?

  当今世界最激烈的竞争是标准的竞争,无论是经济、科技还是政治标准,都是如此。现代管理学认为标准竞争有三种战略,一是追随者战略:采用别人的标准,跟在后面生产,这是价值链中最低端的;二是参与者战略,即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这明显优于前者;三是领导者战略,就是在国际标准竞争中成为领导者,让人家按照你的标准走,这是利益最大化的办法。在国际政治中,西方奉行的就是领导者战略,要在全球范围内推动“西方标准”,为自己的战略利益服务,把别的国家弄得分崩离析,民不聊生,也不用道歉,因为他推动的是所谓“普世价值”,怎么会错?只是西方总体实力日渐下降,其政治影响力也大打折扣:伊拉克战争的困局实际上标志了西方民主原教旨主义的破产,而当前美欧金融危机则表明西方市场原教旨主义也已经失败。

  西方主导了四五百年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需要修理了,西方强势的话语体系已经严重失灵了。说句老实话,靠西方主导的世界秩序,靠西方的话语体系,当今全球治理的问题一个也解决不了,因为这种秩序和话语往往就是造成今天诸多问题的根源,从金融危机到全球变暖到文明冲突,都是这样。

  今天的世界面临这么多的挑战,需要各国的智慧,包括中国的智慧,特别是“实事求是”的理念,才能解决好。在世界政治标准的竞争中,中国将采取参与者和领导者战略,中国的崛起过程也将是一个“中国标准”形成的过程,这种标准也一定会影响世界秩序和话语的演变,也唯有这样,中国的崛起才会是真正的崛起,我们这个世界也才会变得更加公正、和平与美好。(张维为)

  (作者是瑞士日内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编辑:吴歆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