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接班”与“接官”——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光明日报:“接班”与“接官”
2009年05月26日 13:06 来源:光明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朱德元帅生前十分重视对后代的教育,经常鼓励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干好工作、多做贡献,他曾语重心长地对外孙刘武说:“你们要‘接班’,不要‘接官’。接班就是接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本领,如果只想着自己的名誉、地位,早晚要被人民打倒。”

  要“接班”,不要“接官”,朱德元帅这句朴素而形象的话,既道出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后代的殷切希望,也深刻揭示了党的事业对年轻一代思想品质的内在需要,至今听来仍意味深长,对已经走上或即将走上领导岗位的年轻干部们具有警策作用。

  党和人民的事业薪火相传,党的干部队伍的新老交替,“交班”与“接班”,是一种正常的组织行为。这不仅是形式上的人事变动、权力更替,更包含着优良传统、思想境界和敬业精神的交接和延续。年轻干部在“交班”与“接班”的人事交替中,不仅仅是从老同志的手里接过位子,也是对党的事业的继承和接力。

  “接班”与“接官”,虽是一字之差,但本质区别却如霄壤。“接班”,就是接过党和人民事业的班,把党和人民的事业作为自己终身的追求;“接官”则是瞄准“乌纱帽”,意在接过官位与权力,注重个人权力与利益的得失,把做官当作人生的目标。年轻干部以“接班”还是以“接官”的心态走上领导岗位,其结果是大不一样的。

  在年轻干部队伍中,大多数信念坚定、善于学习、求真务实,很多同志在平凡岗位上作出了出色成绩,被提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但也有一些年轻干部却只图“接官”不思“接班”,自认为年轻,有业务知识,便认为“接官”非我莫属,放松了对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的严格要求。正是这种“接官”的思想动机,导致少数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后不思进取,经不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和考验,最终走向腐败和堕落。

  重“接班”与重“接官”,其实反映出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邓小平同志曾经反复强调,“干部不是只要年轻,有专业知识,就能解决问题,还要有好的作风。中青年干部接班,最重要的是接老同志坚持革命斗争方向的英勇精神的班。”年轻干部只有时刻把党的事业放在第一位,视个人名利淡如水,视党的事业重如山,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去奋斗、去拼搏、去奉献,才能接好“班”,从而让党放心,使人民满意。

  认识和处理好“接班”与“接官”的关系,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正确看待和运用手中的权力,解决好为谁掌权、为谁服务的问题。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说到底都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始终用来为国家为人民谋利益。如果把权力当作为个人、家庭和小集团牟取利益的手段,就必然导致私欲膨胀。解决好权力观的问题,最根本的是加强学习和党性锻炼,自觉地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认真改造主观世界,提高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增强奉献精神,立志做大事,不求当大官。

  选用什么样的人和怎样选人用人,对干部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党的组织部门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原则,真正让那些自觉做到权为民用、情为民系、利为民谋、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的人“接班”。(沈泉涌)

【编辑:朱鹏英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