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联合国”里的新疆人(二):在义乌的新疆媳妇——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小“联合国”里的新疆人(二):在义乌的新疆媳妇
2009年07月21日 16:2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社义乌七月二十一日电 题:在义乌的新疆媳妇

  作者 张茵 朱丽珍

  虽然没有深眼窝和高鼻梁,但三十一岁的汉族姑娘伍凌华,的确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新疆人。“我爷爷是军人,曾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建设兵团工作,于是把子女都迁到了新疆。我生在新疆,长在新疆,是个地地道道的新疆人,二十五岁才离家来到义乌。”

  二00二年,伍凌华带着创业梦想,来到被称为“小商品海洋”的义乌,在国际商贸城做起了望远镜的生意,在这个商贸繁华的城市,一待就是八年。回想起刚来义乌的日子,伍凌华觉得一切都水到渠成。“都说义乌是个小联合国,汇集了世界各地的人,城市的包容性很强,生活可以很快适应,新疆美食在义乌也随处可以找到。再说了,人家外国人都能在这片异国土地上慢慢习惯,更何况我们都是中国人呢。”

  唯一清晰记得的,是刚来义乌那年冬天的寒冷和夏天的炎热,新疆和义乌截然不同的气候,曾让伍凌华有些许不适应。“虽然新疆的夏天比义乌热,但每天最热也就一两个小时,晚上睡觉还要盖被子;新疆的冬天比义乌冷,但室内很暖,刚来义乌时很不适应,觉得这么冷可怎么活。”虽然是汉人的长相,但伍凌华骨子里透着新疆人的爽朗,她玩笑道:“当然,新疆夏天也没有这么多蚊子。”

  但在春夏秋冬的冷热交替中,伍凌华掐指一算,自己已在义乌生活了整整八年,不仅结交了许多义乌的朋友,还即将成为义乌的媳妇。“二00七年一次朋友聚会认识了现在的男朋友,他是义乌人,年底准备结婚了。”虽然自己的户口仍在新疆,但伍凌华早已经把自己当成了“新义乌人”,并准备在这里安家,长久生活。“生意在这边经营了很多年,有基础。而且我去过很多地方,但还没发现哪个城市比义乌更适合我,更有助于我的生意。”伍凌华说,义乌给了她归属感。

  “好几个新疆的同学,都跟我一样来到了浙江工作生活。我姐姐嫁的是浙江人,我最要好的朋友也嫁到了温州。其实新疆和这边,我觉得已经融合了。”伍凌华为自己身在义乌感到满足和幸福。

  原本过着恬静平和生活的伍凌华,“七·五”事件却让她失声痛哭。“我是看了堂哥在QQ群里的留言知道乌鲁木齐发生了打砸抢烧事件。因为当天生意很忙,而且也没有想到事情会这么严重,就没有打电话回家。可是七日那天,我知道很多无辜的人在这次事件中丧生了,就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乌鲁木齐有我很多的亲人朋友,我一一打电话,想确认他们的平安,但是电话一直打不通,那时才知道什么叫着急。”一直笑呵呵的伍凌华,回忆起那天的状况,眼圈泛红,再度哽咽。

  “新疆汇集了四十多个民族,是个大熔炉,平日里大家都相处得和睦。可是这次,听说那些暴徒见人就砍,很多路人莫名其妙就丧生了,一些公交车和出租车也被烧毁,我很担心家人的安全。”伍凌华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堂哥说当时人心惶惶,很多单位放假,大家躲在家里不敢出门,小区超市里很多食品被抢空。我有个高中的女同学,那天刚带着四周岁的小孩下了出租车,就听见后面有人在喊‘快跑’,她头也不敢回,拉着小孩一口气跑到六楼的家中,发现自己腿都软了。”

  伍凌华很不理解那些“暴徒”的行为:“我不理解他们为什么破坏宁静平和的生活,安居乐业不好吗?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事?”但伍凌华坚信,一切会归于平静,没有人能阻止人们追求幸福的步伐。稳定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没有新疆各民族的团结和稳定就没有新疆的一切。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