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斌替身”案:越是信任危机越需小心质疑——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胡斌替身”案:越是信任危机越需小心质疑
2009年07月31日 10:54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针对近日网络愈演愈烈的“胡斌替身传言”,继审判法院回应否认后,对审判负有监督职责的杭州市西湖区检察院又做出回应,从多方面确证了出庭受审的胡斌就是“5·7”交通肇事案肇事者胡斌:胡斌回答的所有问题与检方所掌握的事实证据都互相印证;胡斌的身体有特殊的特征;庭审播放后胡斌老师同学未提出异议;事发后的监控录像也可以证实。(中新社7月30日)

  网络称人肉搜索出“替身者”为杭州的哥张礼礤,不过据杭州交通局提供信息,经仔细调查核实,杭州市出租车正、副班驾驶员中没有叫张礼礤的人。一名北京男子也在四处向媒体证实,被网友散布到网络中的“张礼礤”照片是自己的,并不是什么替身,因为此事自己生活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张礼礤”原来子虚乌有,不过是一场以讹传讹的网络恶搞。

  综合这种种信息,我偏向于相信庭审时的胡斌并非替身。有人会反问,你为什么相信检方而不相信网络——一方面杭州检方的举证确实很有说服力,而网络质疑则很轻率和随便(“张礼礤”即是明证);另一方面因为杭州检方是实名回应,并且在舆论聚焦下强调“负责地依法证明”,而网络多是匿名表达,从负责任的角度看,实名要比匿名更靠谱些。还有人会问,你并不掌握事实,怎么就轻信胡斌并非替身——我想反问的是,有几个人真正掌握事实呢?我们不过都是远离现场的旁观者,只能根据常识常理和既有信息作出自己的判断,哪一个网友拿出了确凿的事实证据证明了胡斌就是替身呢,不过都是盲目的、恶搞起哄的、带着情绪的怀疑而已,同样可举子虚乌有的“张礼礤”为证。

  胡斌替身传言引起的风波让我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当下的信任危机下,我们应该如何去质疑?我们是否可以理直气壮地怀疑一切?我的观点是,越是在信任危机之下,越需要小心去质疑,而不能毫无节制地以“信任危机”为借口,很随便和轻率地将怀疑指向一切,这样的墙倒众人推,这样互相强化不信任的怀疑,对那种四处弥漫的不信任推波助澜,只能加剧人际间的不信任,并最终将社会的信任体系推向崩溃。

  我对这样随便的怀疑逻辑向无好感,即把“信任危机”本身当成了一种怀疑的理由,怀疑一个人和一件事,并非源于有确凿的证据和详实的理由,而就是不信任——因为这个社会出现过周老虎式的骗局,因为瞒天过海的欺骗无处不在,因为社会不少方面存在信任危机,所以就选择了不相信。比如许多人对胡斌是替身的怀疑就是如此,除了照片有些不像之外,并没有确凿的证据,不信任的理由就是“信任危机”本身:曝光过那么多指鹿为马的司法腐败,听说过那么多瞒天过海的权贵操作,所以这个胡斌也值得怀疑。这种先入为主的怀疑使他们听不进任何解释,甚至找不到证据时会伪造证据。

  这样盲目地质疑,放纵不信任的情绪,在个案中没有确凿证据地不相信司法,不相信法律,不相信除自己之外的任何人,对重建信任体系毫无助益,只能加剧不信任情绪的蔓延和信任体系的崩塌,大家一起在“他人即是地狱”的不信任中走向野蛮丛林。

  当下的信任危机确实屡见不鲜和无处不在,似乎让每个人时刻都绷紧提防和怀疑的神经。信任危机的产生有许多原因,有公权力的腐败,有底层道德的沦陷,有人性的沉沦,有法律的缺位。官员恃强权指鹿为马欺骗民众,商人恃信息不对称欺骗消费者,富人恃金钱瞒天过海,穷人也有穷人一套骗术——信任危机是现实,但我们应该尽可能努力去消除危机重建信任,而不是消极地顺从危机放纵每个人的不信任情绪,在怀疑一切中把那种不信任推向极致。

  信任危机不能成为“盲目怀疑”的理由,越是信任危机下,越需要在个案中小心地质疑,该相信的要敢于去相信,该怀疑的才去怀疑,这样才能有利于重建社会信任——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随便地质疑”本就是一种很不足信的方式,以不值得信任的方式去表达不信任,难道会对重建信任有什么帮助?正如网络在“张礼礤”上的造假那样,只能让人更不相信网络。重建社会信任不只是政府的事,不只依靠法律,还需要每个公民坚守原则的美德。先入为主、毫无原则地怀疑一切,信任如何重建?信仰危机下,信任需要勇气和理性,倒是一种很稀缺的品质。

  当然,越是在信任危机下,越需要垄断着真相的人和部门,以更令人信服的理由去自证清白,拿出确凿的证据回应一些看起来很苛求的质疑——这方面,杭州检方开了一个好头。重建社会信任,需要社会中每个人的努力,而不能苛求哪一方。(曹林)

【编辑:朱鹏英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