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镉污染事件:政府很"卖力"为何群众不"买帐"——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浏阳镉污染事件:政府很"卖力"为何群众不"买帐"
2009年08月05日 17:22 来源:新华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3日,湖南浏阳市决定对入股污染企业并受干股的原镇头镇副镇长熊赞辉等移送司法的同时,根据湘和化工厂污染事件初步检测结果,开始对受害者采取补偿保障措施。

  记者采访发现,浏阳市在处置镉污染事件过程中尽管作了大量工作,但当地群众当时并不“领情”,出现政府“卖力”,群众不“买帐”的反差现象。

  镉污染事件引起群众恐慌

  浏阳市镇头镇长沙湘和化工厂是2003年由镇头镇招商引资引进的一家民营股份制化工企业,位于镇头镇双桥村,主要生产粉状硫酸锌和颗粒状硫酸锌。2004年4月,这家企业未经审批擅自建设一条炼铟生产线。

  当地村民反映,此后不久,厂区周围树林大片枯死,部分村民相继出现全身无力、头晕、胸闷、关节疼痛等症状。因为当时情况不太严重,相当部分村民将这一症状当作感冒治疗。直到厂区周围农作物大幅减产,饮用水时常泛起白色泡沫并散发腥味,还没有想到遭到污染。后来,周边村有两个小孩出现全身关节疼痛,食欲不振等不良反映,在当地治疗无效后,在省城医院检查出镉超标,一部分出现类似症状的村民经检查后,也发现体内镉超标。至此,当地村民才发现化工厂造成他们镉中毒。

  村民们反映,2009年5月,双桥村年仅44岁的罗柏林突然异常死亡,经湖南省劳卫所检测,死者体内镉严重超标。一个月后,61岁的村民阳术之因呼吸系统病症入院治疗,但不久也不治身亡,湖南省劳卫所检测其尿镉超出参考值达4倍多。

  镉污染事件给当地村民生活带来很大不便。在双桥村采访时,67岁的阳建农老人指着房前成片的水田对记者说,这些田都是肥沃的水田,如今长满杂草。他说,仅这个村,就有近千亩水田荒芜。

  随着镉污染事件调查的不断深入,附近群众恐慌情绪加剧。罗柏林死后,其妻也因同样症状住院治疗,两个子女只得选择离开这片生养他们的土地,投靠亲戚。村民阳运河一家四口镉含量全都超标,看到地里长势喜人但不能食用的南瓜、西红柿和豆角等瓜果蔬菜,他们正在为自己的生计发愁,考虑是否离开自己的家园。

    处置过程中矛盾没有平息

  镇头镇村民生存状况引起浏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6月初开始,浏阳市组织湖南省劳卫所对湘和化工厂周边1200米范围内的1600余名村民进行检测,结果镉超标者达350多人。接着,对周边500米范围内检测,发现20厘米的表层土壤镉超标,蔬菜的镉超标率达100%,稻、禽类和母猪等不同程度超标。对此,浏阳市将此定性为湘和化工厂镉污染事件,并将湘和化工厂周边500米范围确定为三类环保指标超标区域,周边500米至1200米范围确定为土壤镉污染区域。

  浏阳镉污染事件发生后,浏阳市有关方面迅速介入,作出永久性关闭湘和化工厂的决定,湘和化工厂法人代表被刑事拘留,浏阳市环保局局长和分管副局长被停职,相关责任人也接受调查。

  与此同时,浏阳市及时成立镉污染事件处置工作指挥部,对周边村民进行体检治疗,划定污染范围,承诺湘和化工厂附近确受污染的产品由政府按市场价格统一收购,并按照“干部到户、责任包干”要求,对受害村民开展全面走访和解释工作。对化工厂周边500米范围内的村民,每人每天补助12元生活费。但几乎与此同时,当地村民上访接连发生。

  2009年5月28日下午,罗柏林死亡后,家属及附近村民怀疑因镉中毒致死,组织200多名群众到镇头镇中心医院和镇政府提出相关诉求。经与群众对话,死者家属情绪趋于平稳。

  6月7日,部分群众以政府没有兑现承诺为由准备集体上访省政府。第二天,30多名群众在湘和化工厂出口处堵路,后经反复劝说,群众撤离现场,交通秩序得以恢复。

  因为群众的诉求没有满足,村民对政府的矛盾开始升级。6月21日上午,浏阳市环保局执法大队在对湘和化工厂及周边展开环保调查时,2台车1名执法人员被强行滞留。第二天,部分村民组织到省政府上访,经过积极的思想政治工作,上访问题暂时得到化解。

  7月29日,数百名村民来到镇政府,要求检查身体,进行生活补助,发生冲突,6名村民被派出所带走,1人被打伤后住院治疗。30日,镇头镇上千名村民因污染问题围堵镇政府、派出所。在浏阳市多方工作下,当日平息。

    化解民怨要理解群众诉求

  浏阳镉污染事件中政府很“卖力”与群众不“买帐”现象引起当地政府官员的反思。3日,浏阳市副市长蒋国平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这些天,他们无论是凭良心还是凭职责,自认工作是很到位的,但为什么工作很到位,群众情绪还那么大?他认为通过此事教训深刻。

  首先,镉超标到底对身体有多大影响,是否对生命构成威胁,今后应该怎么治疗,等等,当地群众并不清楚,心理影响较大,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如果当地政府多进行解疑答惑,可以缓解他们的恐慌情绪。

  其次,客观上讲,这次事件对当地村民生产生活都带来较大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现实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也有长远的需要预测的,例如土地的治理和复耕,村民未来的生活,当地政府如果将事件的客观影响与群众的预期愿望联系起来,会消除他们的焦虑情绪。

  再次,这次事件对当地群众心理伤害较大,群众在考虑物资补偿的同时,也希望得到精神安慰。如果在处理过程中,能够“走近群众,交根交底,走进心灵,交亲交友”,就会消除群众的隔阂甚至是对立情绪。

  “化解民怨需要正确理解群众诉求,”蒋国平说,“在处理类似的事件时,如果能构建一个与群众直接对话的信息平台,看懂他们的‘脸色’,我们的工作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一次,老百姓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 (记者 黄兴华)

【编辑:吴歆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