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再造新城 保护漓江清澈——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桂林再造新城 保护漓江清澈
2009年08月07日 01:1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社桂林八月六日电 题:桂林再造新城 保护漓江清澈

  ——访中共桂林市委书记刘君

  中新社记者 周利朔

  “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的桂林,是中国乃至世界唯一的城景合一的山水城市,桂林山水已成为中国的名片。因此,科学保护漓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要经过我们一代人的艰苦奋斗,使漓江成为世界上最清澈的河流,成为人类永久的自然景观。”中共桂林市委书记刘君六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漓江风景资源类型丰富,拥有秀甲天下的山水自然风光和古老的人文胜迹。现在,漓江接待中外游客每年都在一百五十万人次以上,漓江旅游营运总收入平均在三亿元人民币以上,是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

  刘君说:“桂林人民热爱漓江,长期以来注重对漓江的保护,从一九七九年到一九九六年,桂林市先后‘关、停、并、转、迁’了四十九个严重污染的工厂和车间,为保证漓江的纯净清澈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目前,桂林市区仅有五十六点五平方公里的建成区,却有八十多万城区常住人口,以及每年超过一千六百多万人次的游客接待量。城区内风景名胜、党政机关、工厂企业以及生产区、生活区、游览区杂处其间,加上城市山多以及建筑物控制高度等现状的影响,城市的可使用面积和容积率偏低,人口拥挤,交通阻塞,产业难以壮大。 更重要的是,这导致很多旅游景区遭受蚕食,漓江的承载能力已濒临极限,作为桂林“灵魂”的山水环境面临严重威胁。

  对此,刘君说,桂林已确定了向西迁移、建设新城,即“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的发展思路,最大限度地“还绿于地、还地于景、还景于民”,将老城区的党政军机关、事业单位、工厂企业全部搬迁到临桂新区,使新区成为桂林市新的政治、经济、文化、商务中心和工业、物流、商贸基地。今年六月,临桂新区启动了首批建设项目,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市政项目已奠基开工。

  这样,一方面能有效疏解老城区的环境压力,把老城的景区景点和街道、绿地的空间腾出来还给民众和游客,为城市和漓江的生态环保“减负”;另一方面新区的建设也能促进桂林经济的发展,拓宽产业发展空间,选择远离漓江水系的临桂新区作为工业发展的重点区域,为桂林的经济发展起到有力的支撑作用。

  刘君对漓江目前存在的问题毫不隐瞒,他说:“漓江属山区丘陵雨源性河流,流域年降雨量达一千九百毫米以上。然而三月至八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百分之八十,由此形成漓江鲜明的丰水期和枯水期。在枯水季节,八十三公里长的漓江航线,冬季最少时只能通航五公里。如果短期内不能显著增加江水调蓄能力,漓江在枯水期将面临干涸的危险。”

  为彻底解决漓江枯水期的问题,桂林市投资三十四点四七亿元人民币兴建防洪及漓江补水枢纽工程,由漓江上游的斧子口、小溶江、川江水利枢纽三个工程组成。其中,川江水库已经开工建设,斧子口、小溶江水库也将陆续开工。

  刘君介绍说,建成后的三座水利枢纽工程总的防洪库容为一点九二五亿立方米,可将桂林市的防洪标准从二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同时,枯水期通过向漓江补水,将枯水期的漓江流量补足每秒六十立方米,从根本上解决漓江枯水期缺水断流问题。

【编辑:吉翔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