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论:人才中心每年收2个亿管理费太过了——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媒体评论:人才中心每年收2个亿管理费太过了
2009年08月07日 16:00 来源:北京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北京日报8月3日报道:全市各级人才机构有80多万份人才档案,其中4万份“死档”多属大学毕业生的。我一直在“等”相关数据的公开披露。从这篇报道中,大致可知各级人才档案管理服务中心是政府所属的管理服务机构,其主管上级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4万份失去多年的“死档”不计算,“活档”80万份,每份档案放在人才中心每年要收缴240元管理费,全市人才中心每年要收近两个亿管理费。

  一份薄薄的档案,居然能让政府所属的服务机构年收近两个亿管理费,这是何等昂贵的公共服务。我所谓“薄薄”的档案,主要是指现在人们的档案,特别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也就是一个牛皮纸口袋、装几张纸,不会再有更多的内容。不像过去人们的档案,什么陈芝麻烂谷子的材料都装进去,一个人的档案就是一本厚厚的大书。80万份人才档案,一排排地树立起来放在档案柜中,估计一千多平方米的空间够用了。

  管理这80多万份档案需要多少人,消息没有透露。从档案用途看,没有存入政府指定的人才服务中心,将影响今后的转正定级和职称评定,还将影响办理退休、领取养老金、继续深造、报考公务员等。市人才档案公共管理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档案大多处于静止状态。我估计,存入档案的80万人,每年享受上述某一项服务的人数都很有限,每年最大的单项“服务工作”其实是收进每人240元管理费。

  在国有企事业单位正式就业的人才,档案都有单位专人管理,个人无需向单位交纳管理费。存放档案的流动人才,大部分是刚毕业没有找到工作的大学生、私企员工、自主创业或自谋职业的人,自费出国留学及办理移民手续的人员、“跳槽者”和异地求职人员。这些人的最大特点,就是自谋职业、自谋出路,不依靠国家提供就业机会,为国家分忧解难。对这些人,政府部门完全应当提供免费的档案存放服务,而不是以政府公共服务的名义从他们身上赚钱。即使收取一些管理费,每年40元也就足够了,怎么能狮子大开口,一年240元,未免太不公平了。

  流动人员的档案管理,应当与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养老金等机构合并,没有必要单设一摊,增加社会负担。对每年近两个亿的档案管理费,也应当由审计部门审计,向社会公开使用情况,防止成为某些部门变相的“小金库”。(苏文洋)

【编辑:朱鹏英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