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纳雍书记称"株连式拆迁"过程中没有官商勾结——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贵州纳雍书记称"株连式拆迁"过程中没有官商勾结
2009年08月10日 14:43 来源:金黔在线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纳雍县“拆迁门”始末

  ——对话纳雍县委书记宫晓农

  -核心提示

  一纸“红头文件”引发的“拆迁门”事件,将(贵州毕节市)纳雍县迅速推向舆论的风暴眼。

  这个国家级贫困县,在过去的几年间,因为城区拥挤和混乱,而饱受诟病。因而,城市建设的议题也由此摆上了执政者的案头。

  之前,这个因煤电而逐渐勃兴的城市,开始找到自己的突围路径。当开发商被纷纷引进来后,旧城改造和新城开发却因拆迁难而几近停滞。拆迁是全县重点工作,干部们本应配合而不是成为阻力。然而,干部职工却成了拆迁最大的阻力,这一境况让县委县政府颇为尴尬。

  经县里研究决定,由纳雍县纪委和组织部联合下发“红头文件”,规定干部无论是本人还是直系亲属,若不在规定期限内签订拆迁协议,将被停职停薪,从而产生了“株连式拆迁”的决策。

  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引发一阵强烈的舆论风暴。

  戏剧性的,纳雍县又迅速叫停了文件的执行。那么,在“红头文件”出台前后,县委县政府是如何决策的?在此过程中是否存在“官商勾结”?下一步,纳雍的城市建设又将走向何方……针对一系列问题,本报记者赶赴当地,与县委书记宫晓农进行了一场对话。

  1“株连式拆迁”是错误决策

  记者:听说“双停”文件出台之前,县里经过了相关论证,县委常委会还专门开会讨论?

  宫晓农:常委会在讨论的时候,大家都觉得没有法律依据,但其他地方有过类似的做法。我们主要是考虑对干部职工有个纪律上的要求,认为干部职工应该起个带头作用。当然,这里有个前提就是“依法拆迁,按照标准赔偿,安置合理并且拆迁充分动员”。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干部职工再不配合拆迁的话,我们才实施“双停”……但从执行效果来看,没有一个副科级以上的干部被免职过,我们没有动真格。

  记者:也就是说,“双停”文件实际上起不了作用?那为什么不停止执行呢?

  宫晓农:“双停”文件出台后,只有两三名副科级干部接受过纪委戒勉谈话。另外,教育局和文广局等单位的4名职工接到过“双停”通知,其中一名职工被停发过一个月的工资。后来,工作做通了,县里又补发了。

  “双停”文件没有造成恶劣的后果。我们原本认为,这只是我们对干部职工的一个纪律上的要求,干部要服从组织嘛。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个要求过高了,干部职工也是一般公民,当他们没有正当理由不配合拆迁时,应通过法律解决问题。

  记者:其实整个“双停”文件最让人诟病的可能就是“株连式拆迁”了。

  宫晓农:当时主要是考虑到旧城区的很多老房子,没有明确的产权人,在干部不配合的情况下,这会增加拆迁难度。比方说,有的干部和父母住在一起,他不配合的话,完全可以说这是父母的房子,自己管不了,那我们的工作就很被动,所以我们才对副科级以上干部提出了纪律要求,一般干部当然还是以动员说服为主。

  记者:现在停止执行“双停”文件,是舆论压力所致还是其他原因?听说地委组织调查组来纳雍了。

  宫晓农:“双停”文件被媒体披露后,也就是8月1日吧,我立即在自己的办公室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对文件出台过程及其内容都进行了反省,幸好没有波及到更多的干部职工。

  出台这个文件,我们确实找不到法律依据,这是我们决策上的错误,有错就改,所以我们及时叫停了文件的执行,就算地委不下来调查,我们也会这么做,我们必须依法行政。当然,一个地方在发展过程中,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果我们连坦然面对的勇气都没有,那还谈什么发展?

  记者:那县委县政府考虑过给受过“处理”的干部职工一个说法吗?

  宫晓农:4个一般干部被下发过“双停”通知,我们将责成这些单位向他们赔礼道歉。做错事了就要给人家道歉,毕竟给人家造成了一定伤害。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安监局的一位同志向媒体撒了谎,县里虽然向他下发了“双停”通知,但是考虑到他妻子得了重病,我们没有真正停发过他的工资,你可以到他们单位查看工资发放凭据,绝对不是他向媒体说的那样:工资被停发才不得不借钱给妻子看病。

【编辑:朱鹏英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