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帖记者”频发帖检举 凸显基层举报途径匮乏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网帖记者”频发帖检举 凸显基层举报途径匮乏
2009年08月17日 10:00 来源:法制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写在前面的话

  我们为何提出“网帖记者”之说

  打开各类网站论坛,举报、爆料的帖子不时映入眼帘。许多人阅读完后,还会在网上留下评论,不少网民认为,浏览论坛是继报纸、电视后的另一种获取新闻的新渠道。

  是哪些人把论坛变成了发布“新闻”的新渠道?

  这些人不是真正的记者,他们却能在第一时间将自然灾害、事故现场拍下来,挂到网上去;他们有时会对某个事件发表议论,也常常是一针见血;他们有时发帖揭露某些人的不法行为,当有关部门调查时,也可能确有其事。从这一角度说,他们的确行使了记者的职能。

  他们不是真正的记者,因此他们不去遵守真正媒体记者的道德规范和相关法纪。他们的信息可能是虚假的,他们的评论也许是偏激的,他们的“揭露”或许存在着不真实的成分……

  “网帖记者”,无论你愿不愿意,他们就在你身边。

  网络时代,是一个多点传播、人人拥有“麦克风”的时代。在近年来的一系列热点事件中,网络舆情的作用极为明显,在推动网络舆情方面,那些被称为“网帖记者”的人起到一定的作用。

  自从《法制日报》第一次出现“网帖记者”这个称谓后,便被新闻界人士和法学界人士所关注。

  渤海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林嵒说,“所谓‘网络时代是全民记者的时代’,只是一种对借用网络发布信息的人的一种概括,是对一种文化现象或者是对一种事实的总结,而‘网帖记者’作为普通的公民不能被认为是真正的记者。因为他们借用网络发布的信息不具有确定性、准确性和法律依据,或者可以说不具备承担一定的责任性,而真正意义上的记者是要对他所发布的事件(新闻)负责的。”

  北京邮电大学文法学院教授、亚太网络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刘德良说:“‘网帖记者’确实能和真正的记者一样行使信息发布的职能,但却不用接受真正的记者所应接受的规范和规则,也不用承担真正的记者的责任。”

  有法律界人士认为,虽然他们发布的信息具有快捷、影响面广等优势,但由于身份都是虚拟的,“网帖记者”难以监督、管理,容易造成信息失实,甚至侵犯他人的隐私权,在法律规范上还是存在诸多缺失。也有一些本身就属于“网帖记者”的人,对此有着自己的看法:社会不能完全否定所谓“网帖记者”的作用,但关键是怎样引导?如何制约?

  尽管“网帖记者”与真正的记者之间不能画上等号,但“网帖记者”的生长发育有着极其深厚复杂的社会土壤。“网帖记者”并不能定义为一个严格的概念,但却是一种暗流涌动的社会现象。

  从今日起,本版刊出系列报道“关注‘网帖记者’现象”,试图对“网帖记者”现象进行一番探究。

  一个“网帖记者”“挑事”的心态

  “说实话,我挺羡慕你们记者的,你们可以光明正大地调查。”“铁血雄奇”坐在记者的对面,说这话时语气里带着几分诚恳。

  “在我不断发帖子披露单位某领导的‘不法’行为前,曾向上级单位检举过,不管用,也找过新闻单位,但记者们不愿管我们的事,最后,我决定自己当回记者。”“铁血雄奇”说。

  “铁血雄奇”工作在山东,因为他在某论坛上所发的帖子,一部分是事实,一部分是“推理”,所以那位领导受到的处理不重,但“铁血雄奇”自己却在当地“混”不下去了,那位领导的亲属有一大帮,成天喊着要“打死他”。“铁血雄奇”只好来到北京亲戚家。

  在8月16日接受记者采访前,“铁血雄奇”与记者“约法三章”:帖子的内容,不谈。他个人的相关资料,不谈。谈点感受,可以。

  “铁血雄奇”说,他的这次“记者”行动,完全出于嫉恶如仇是正义之举。“我不是为了出名、图利,也不是为了泄私愤、想报复,我只想通过披露,保护单位和职工的利益。我想我在用自己的行动伸张正义,维护法制。这一点,与你们记者很像,不是吗?”

  “铁血雄奇”坦言:“在发帖之前,我不是没考虑过后果,因为此前,我向上级和新闻单位投诉过,这事很多人都知道,我明白我可能会‘丢饭碗’、被‘穿小鞋’,但我觉得应该对集体财产负责,我相信政府,也相信法律。”

  “铁血雄奇”告诉记者,他离开当地,一层原因是自己在当地不好再呆下去,另一层原因是被单位“劝退”。“劝退”的条件是,不追究自己那部分不实举报。

  “铁血雄奇”说,他到北京赋闲一年多,除去反思自己的过去外,也对一些举报类“网帖记者”的心态做了些“研究”。他告诉记者:“不是所有人都像我这样,还有一种人是因某些方面受到了不公正待遇,或自认为受到了他人不公正的待遇,而对单位领导或被举报人怀恨在心,便无理取闹。为图报复,于是捕风捉影举报对方。而‘见不得别人比我好’则是另一类人固有的一种心理定势,即使与他无怨无仇,只要别人比自己有所长,或能得到某种‘好处’,这种人就会蠢蠢欲动,尤其是在组织考察、干部提拔时表现十分明显。他们抓住某人一些生活小节,或道听途说的反映,企图通过一个帖子使竞争对手失掉提升、竞职的机会,自己取而代之。”

【编辑:吴博
 
请您登录/注册后发表观点!  进入社区  查看评论>>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