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反腐遭遇尴尬:境内腐败频繁事发“西”窗——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中国反腐遭遇尴尬:境内腐败频繁事发“西”窗
2009年08月17日 11:26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字体:↑大 ↓小

  (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美国证交会和司法部公布的文件,无意间成了中国媒体“揪出”国企受贿案的主要渠道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张皓雯发自北京 中国有多少官员和国企员工收受过跨国公司的贿赂?查阅美国证券交易所网站或者美国司法部网站,似乎能够找到更为准确的结果。

  最近,中国官员和国企员工接受跨国公司贿赂的事件频繁“西窗事发”。国内媒体通过查阅美国证交会和司法部公布的诉讼文件,连续揭出跨国公司行贿中国官员和国企员工的事件。

  美国整肃海外贿赂波及中国

  7月28日,美国证交会公布了不干胶巨头艾利·丹尼森公司行贿中国政府官员一事的行政诉讼档案文件。该文件被国内某媒体注意到,并予以报道,引起公众关注(相关报道见本报上期11版)。

  该事件引发的舆论尚未平息,8月13日,《财经》网站通过美国司法部公布的文件获知,美国控制组件公司从2003年到2007年,在30多个国家行贿约236次。在该公司的贿赂名单上,中石油、中海油、江苏核电有限公司等6家中国国企名列其中。

  两天后,报道艾利·丹尼森行贿事件的媒体在美国证交会公布的行政诉讼文件中,再次被发现中国国企人员受贿的痕迹。该文件显示,世界最大的便携式坐标测量机及软件供应商美国法如科技公司,从2004年到2006年总向中国国企员工行贿44.4492万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涉案的中国相关机构或者公司基本都保持沉默,在最近几起事件中,站出来说话的也都是为了澄清。

  8月11日,艾利·丹尼森公司行贿事件中,被误传受贿的无锡市公安局发表声明澄清与此事无关。

  8月15日,中海油回应受贿事件称,公司已进行调查核实,截至目前,尚未发现公司内部人员收受该公司及其代理商的商业贿赂。中海油还公布了美国控制组件公司给中海油的复信,信中称,“并无证据证明这些钱真正到了中海油员工的手中,或者说中海油一方有人有意索贿”,“ 很明显,极可能是这些美国控制组件公司前员工及其同伙私吞了这笔钱”。

  不过,在近年频发的跨国公司行贿中国官员和国企员工的事件中,站出来澄清的官员和企业屈指可数,披露出的因此受罚的人员和公司也并不多见。

  中国反腐的尴尬

  “近些年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中国香港廉政公署等执法机构,已经向中国的司法机关移送了大量国有企业负责人收受贿赂的案件证据材料,有些国有企业的负责人已经被绳之以法。但是,这种依靠外来力量肃贪的做法,多少有些令人感到尴尬。”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乔新生撰文指出。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由于跨国公司行贿极其隐秘,方式多样,并且很多是发生在境外,中国的有关部门很难发现。

  对于中国境内的腐败行为“西窗事发”现象,曾在香港廉政公署任职的一位官员认为,这与中国的反腐败体制有一定关系。像香港廉政公署不仅可以立案侦查公务员腐败案件,而且可以对商业公司犯罪活动进行调查,在必要的时候可以传唤公司负责人进行调查谈话。中国内地反腐机构只负责处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腐败案件,对商业机构的贿赂犯罪则往往不予办理,这就导致在案件移送过程中,很可能会因为环节过多而使犯罪人逃避法律制裁。

  “商业贿赂正是对权力的寻租,中国的各级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还很多,给寻租提供了空间。”一位法律界人士告诉《国际先驱导报》,中国目前尚没有针对商业贿赂的法律法规,法律法规方面的不完善,受贿者的违法成本就会相应降低。

  安邦咨询分析师贺军指出,欧美等国对于行贿者的处罚足够严厉,使得这些企业在发现海外贿赂问题时,往往选择“自首”。毕竟,罚款比起公司被强行关闭来说还要好得多。

  但是,类似的处罚对于中国的国企来说很难落到实处。乔新生指出,如果对企业实施财产处罚,那么,最终的结果很可能会导致国有企业的实际出资人承担刑事责任。

【编辑:吴歆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