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庆林在四川调研强调加快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贾庆林在四川调研强调加快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2009年08月18日 21:33 来源:新华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近日在四川调研时强调,要广泛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加快推进灾后恢复重建,着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建设幸福美好的新家园。

  八月的巴蜀大地,万木葱茏,生机盎然。14日至18日,贾庆林和随行的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钱运录等,先后来到阿坝、绵阳、德阳、成都等地,深入牧区帐篷、工厂车间、城市社区、重建工地、受灾群众安置点,就促进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调查研究。调研期间,贾庆林听取了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工作汇报,对四川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绩给予充分肯定。

  加快推进灾后恢复重建,是贾庆林此次调研的一个重点。在松潘县、北川县、绵竹市、都江堰市等地,贾庆林走进一个个居民家中,仔细询问灾区群众生产生活。他走进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新生产基地、成都市高新区高新孵化园、天府软件园、华为公司成都研究所等,详细了解生产经营情况。他来到一些省市援建灾区工地,看望参与援建工作的干部职工,感谢他们对灾区恢复重建工作所作出的贡献。他强调,加快四川灾后恢复重建,关系灾区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灾区的长远发展,关系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我们一定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科学安排重建内容,合理组织重建力量,加大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力度,努力使灾区基本生活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早日实现家家有住房、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的目标。要注重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注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注重发挥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的作用,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注重全面发挥对口支援机制的长效作用,真正使恢复重建成为一个发展和提升的过程,让灾区群众切实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加快统筹城乡发展,努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贾庆林十分关心的问题。他来到成都市农村产权交易所和龙泉驿区龙华社区、都江堰市现代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郫县安德川菜产业化园区等地,和社区居民、企业员工亲切交谈,共商统筹城乡发展大计。他指出,成都是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要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在统筹土地利用和城乡规划、城乡产业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城乡劳动就业、城乡社会管理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为全国统筹城乡发展创造新经验。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稳步发展粮食生产,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改革,协调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怎么样,各族群众生活怎么样,贾庆林一直牵挂在心。他驱车数百公里,来到平均海拔在3400米以上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红原县等地,走进藏族牧民的帐篷和定居新宅,实地考察藏民群众的家庭生活状况、帐篷新生活实施情况和定居点建设情况。贾庆林说,做好民族工作,对巩固和发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切实改善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努力实现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始终高举维护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要鼓励和支持宗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继续发扬爱国爱教的光荣传统,切实做好寺庙管理工作,自觉维护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贾庆林要求各级政协组织和统战部门要以新中国成立60周年及人民政协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60周年为契机,结合本地实际,开展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引导广大统一战线成员和政协委员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积极为推动科学发展献计出力,着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把我国社会主义多党合作事业和人民政协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各级党委要加强和改进对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领导,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优势和作用,不断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凝聚人心、增添力量。(记者顾瑞珍)

【编辑:闻育旻
 
请您登录/注册后发表观点!  进入社区  查看评论>>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