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部制机构改革精减近百名局级干部——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深圳大部制机构改革精减近百名局级干部
2009年09月03日 15:27 来源:羊城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昨天上午,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召开了干部大会,宣布机构改革后的局级干部任命。从8月31日起,深圳大部门制的机构改革展开了新一轮动作,连续三天,市领导分头到相关部门召开干部大会,宣布局级干部的任命。9月8日,新机构的31个部门将集体揭牌。据深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穗明透露,此次机构改革,深圳将“消化”近百名局级干部:或在新的领导岗位予以任用,或保留待遇不再任用。

  深圳机构改革,没有精简人员的任务。根据《深圳市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实施意见》,在人员方面的目标是“确保改革后人员编制总量不突破”。但与此同时,“官位”却少了不少。据了解,机构合并力度最大的部门,60%的处室将合并,意味着“处座”的调整力度,也将是史无前例的。

  改革方案“非常保密”

  深圳的“大部门制”改革方案被专家称为“改革开放30年以来力度最大的一次机构改革”。机构精简幅度达到了1/3。数以百计的“局座”“处座”将失去自己的位子。

  王穗明透露,深圳的这次改革,中央编办来了不少次,因为中央大部制改革他们碰到很多很多困难,就想在一个地方去试一下。所以方案拿出来以后,报到省里,再报到中编办,只用了一周就批下来了。改革步骤推进得非常迅猛。7月31日中编办把方案定下来,当天深圳就召开了动员大会;8月4日确定新部门一把手;8月5日,人大常委会通过16个政府组成部门一把手的任命;8月6日,政府机构改革中涉及到调整、整合的56个部门正职领导也正式亮相;8月27日,深圳市委常委会研究了本次机构改革的各行局班子配备,并一次性通过了283个干部的任命。8月31日开始,连续三天,深圳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前往各个行局公布相关局级领导干部的任命方案。9月8日,全部31个单位揭牌。王穗明说,“用一个月零八天时间,就把框架定了”。

  正是因为力度空前,此次机构改革方案的保密程度也是“空前”的。王穗明在介绍改革方案出台的过程时,就使用了“非常保密”一词。直至方案公布的当周(7月31日),有的局座们还不太清楚自己的部门是撤是留。获任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的申庆三在竞选演说时坦言,自己直到中午要上飞机了,才知道了人事任命的消息,所以仓促赶回来。

  多个部门副职超配

  在我国行政成本高企的背景下,任何机构改革,都被寄予了精简人员的期望。而深圳此次改革,明确表示不突破现有编制。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表示,此次机构改革的目标不是精简人员,而政府也不是人越少越好。

  根据《深圳市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实施意见》,确保改革后人员编制总量不突破。单位领导职数一般配备2-4名,少数任务繁重、编制较多的部门可适当多配,但原则上不超过5名。

  深圳在已公布的部分局级领导任命中,出现了局长和党组书记由两人分别担任的情况,此前的深圳市政府机构中,党组书记和局长的职位,一般由同一人担任。王穗明就此专门解释,这次有四个局设了双一把手;两个一把手的关系是:在政府部门贯彻行政首长负责制,在日常工作上以行政首长为主,重大事项要提交党组集体讨论研究,党组书记做好保障。一些被撤并的机构领导,在新组建的机构或者交流到其它部门任职的,行政级别没有变化。多个部门出现了副职普遍超配。

  参与改革方案设计的深圳大学行政管理专家马敬仁教授认为,改革的过渡期也许会出现暂时性的机构肿胀,短时间内局级岗位的总量可能不会减少,副局级岗位包括执行部门还会有一定的增量,但随着政府部分事务的不断剥离和机构改革的深入,政府机构和人员将会相应减少。

  削减比例最大达60%

  局级人事任命完成后,处室的合并和人员安排似乎更为棘手。新成立的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一共合并了五个部门。主任王学为透露,涉及合并的公务员420多人,处级干部就达28位,合并之后,至少三分之一的处级领导要被分流。干部的安排将是改革中面临的最大挑战。

  截至昨天,各部门的内部处室如何设立,方案还没有最后批准。

  据新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兼深圳市编办主任王敏介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业务处室削减比例是60%,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的削减比例是50%左右。

  实际上,深圳的公务员一直处于超负荷运转。王穗明表示“很头大”:“深圳30年中搞了七次机构调整,我们的干部很精简了,是全国其他副省级城市的三分之一,但经济总量比其他副省级城市多。”

  深圳市编办在一份给人大代表的答复中透露,深圳的编制自1995年以来就未作大的调整,与实际需求相比存在较大缺口。去年,深圳市编委已专门行文向中央编委申请增加行政编制和政法专项编制,目前中央编办正在研究之中。(本报记者 周敏 金璐 欧阳四平 冷雪冰)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