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反恐体系初具规模 法律尚难威慑惩处恐怖分子——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中国反恐体系初具规模 法律尚难威慑惩处恐怖分子
2009年09月11日 10:25 来源:新华网-国际先驱导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中国反恐体系已经初具规模,但现有法律尚不足以达到惩处、威慑恐怖分子的目的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金微发自北京 在湖南长沙工作的小米最近发现自己所在的办公大楼多了一个提示牌“请主动接受安检”,落款是长沙反恐办。“我对反恐办有些好奇。”小米说:“原本以为反恐这类的部门只是在新疆或北京,第一次出现在身边让我有些意外。”当他想问个究竟时,安保人员则显得异常谨慎。

  “9·11”事件8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恐怖主义不再那么遥远了,身边的这块“反恐办”的牌子像是一种提醒。”小米说。

  中国反恐体系迅速发展

  恐怖主义在中国境内出现时间并不算长,据反恐专家介绍,上世纪90年代,中国西北部尤其是新疆出现了一系列恐怖事件,是中国境内最早的恐怖事件。

  2003年,中国第一次在北京举行代号为“长城”的反恐怖综合演习。这之后,中国国家层面上的反恐体系,从无到有,发展迅速。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反恐研究中心主任李伟是这段历史的见证者,在他的印象中,“9·11”后,中国在整体上加强了反恐机制和机构的建设:一方面,出于国家安全考虑,为了维护本土和海外公民安全,公安部成立了反恐局,外交部成立了涉外事务安全司;另一方面,作为国际社会重要一员,中国在国际反恐与合作进行更广泛的合作与努力。

  由于反恐涉及面宽、参与部门多,中国实际建立的是国家反恐协调机制,由负责国家安全的部门以及相关部门一起来采取措施防范恐怖活动,保证在遇到恐怖袭击时能协调一致。今年6月举行的“长城6”号反恐演习,就是在反恐部门的指挥下,公安、武警、环保、卫生等多部门的专业处置力量密切协同合作。

  李伟告诉《国际先驱导报》:“长城反恐系列是一个系统工程,既有协调、指挥、反恐力量和反恐技术、反恐机制,也包含民众反恐意识的提高,而奥运、国庆时采取的具体保护措施则是针对我国实际的反恐评估而完成的。”

  据反恐专家介绍,目前国家级、地区级、作战部队级等层次的反恐体系已经建立,一旦这些体系高效运作起来,无论中国哪个地区发生恐怖袭击,应急系统都将迅速启动,确保反恐行动的实施。

  缺少一部反恐法

  尽管这些年反恐体系已初见成效,但中国至今没有出台反恐法令业内人士感到些许遗憾。新疆“7·5”事件发生后,这项工作显得更加紧迫。

  “‘7·5’事件应定性为恐怖事件。”李伟在事件发生后接受《国际先驱导报》采访时曾明确表达了这一观点。而新疆社会科学院中亚研究所所长潘志平也认为,“7·5”事件的幕后策划者政治意图明显,行动有组织有策划,攻击目标为手无寸铁的无辜平民,并且在社会上造成了大规模的恐怖气氛,“这些都符合国际社会公认的恐怖主义活动的特征”。

  潘志平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采访时表示,虽然中国高度重视反恐工作,不断完善法律体系以适应国内外反恐斗争需要,但现有法律尚不足以达到惩处、威慑恐怖分子的目的。例如,刑法对有关恐怖主义犯罪,如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的界定过于粗疏,对如何认定恐怖组织和恐怖分子缺乏明确、权威的法律标准,可操作性不强,在司法实践中难以把握和认定。为了强化对“三股势力”的打击,“我们认为非常有必要制定反恐法。”潘志平说

  “9·11”事件后,美国迅速通过了新的反恐法,俄罗斯1998年通过联邦反恐法,2004年又提出根据新的形势对该法作进一步的修改,此外,德国、法国、英国、日本等国家都有自己的反恐法。潘志平说:“甚至一些周边小国都有自己的反恐法,中国没有出台反恐法影响我们打击恐怖主义的力度。”

  反恐建设任重道远

  据了解,“9·11”之后,中国就着手反恐法的研究。据国际刑法学会中国分会常务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研究院院长赵秉志教授透露,中国目前正在加紧研拟《反恐法》,条件成熟时会提交人大审议。

  相比于其他法律,反恐法的正式出台则需要更多深思熟虑,不仅要着眼于眼前,还要考虑长远。据专家考查,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反恐立法也并非一帆风顺,一些国家虽然拟定了反恐法草案,但因争议过大未能获得议会通过,有些颁布后则遭到国内外舆论的谴责,甚至因违宪被废止。

  赵秉志告诉《国际先驱导报》:“反恐法不仅仅是一个刑法问题,实则关涉整个反恐法律制度,包括对刑事法、行政法、军事法乃至经济法等法学理论和相关立法的研究。”出台反恐法的困难,还来自于如何与国际公约相照应。

  除了尽快出台法律,反恐专家认为中国需要进一步提高全民的反恐意识。“9·11”事件之后,美国每年都会通过各项纪念活动来提高民众的反恐意识,去年纪念日期间,美国通过播放遇难者临死前的电话录音来唤起民众的恐怖记忆,并达到增强反恐意识的目的。“7·5”事件后,有网友把“7·5”事件称为中国的“9·11”事件。李伟认为网民的比喻有值得思考的地方,“如果作一项调查,现在公众的反恐意识肯定会比‘9·11’前高”。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