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民互动”渐成中国新风 信息渠道仍需疏通——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官民互动”渐成中国新风 信息渠道仍需疏通
2009年09月16日 09:31 来源:人民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近日,国家统计局详细解释网友质疑工资“被增长”;教育部公开解答了44个汉字“整形”的原因……

  如今,民众的质疑不再“有去无回”,官员也不再来回“踢皮球”。在中国,官民互动,渐成趋势。

  网上交流特亲切

  “汪帅”、“华哥”、“杨平同学”……平时严肃的官员在网上被网友起上了昵称。

  据人民网统计,截至今年7月,“地方领导留言板”一年内有网友留言33万条,29位省委书记、省长公开回应网友留言,61位地市级领导公开答复网民声音,4000项网友问题得到落实解决。

  官员上网蔚然成风,网上互动络绎不绝。

  6月20日,署名为“失望的辽西北志愿者”在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上给辽宁省委书记张文岳留言,说自己曾是派往辽西北计划的大学生志愿者,现今参加事业单位考试,但志愿者应有的加分却无着落。7月16日,这位网友再次留言,表示问题已经解决:“张书记您好!我是之前遇到困难的志愿者,得益于您的亲自过问,我的问题都解决了。”

  此外,广东的奥一网、江西文明网等地方网站也设立了官民交流的平台。奥一网“广东省网络问政平台”上,网民可以直接给省委书记、省长、省直机关及21地市官员留言。在江西文明网的“民生留言板”,网友可以选择“在线”、“短信”、“博客”三种方式给“父母官”建言献策。

  网络最大限度的拉近了官民距离。网上互动也让网友备感亲切。天涯网友“小猪贝贝” 说:“在网络世界里人人平等。管你是大官小官,上来也就是网民一个。”

  也有网友表示了对网上官民交流的期望。网易网友“zhenfashi”留言:“‘研究熟悉网络,善于运用网络,学会用网民接受的语言和方式开展网络交流,是现代领导干部必须掌握的一门学问’希望不是一阵风,希望能够真正解决问题。”

  工作站让互动常态化

  8月27日,又是北京市海淀区清河街道毛纺南小区区人大代表工作站接待居民的日子。

  这是北京首家人大工作站。每月最后一个周四的上午9时到11时,都有2位海淀区人大代表来到这里,倾听百姓心声。

  这天,值班的代表是苏文忠和祖砚铭。正碰上4位老人一起过来反映问题。他们先谈到附近建筑施工的问题,再说到汽车夜半违规鸣笛,以及超载车辆在小区行驶等一些扰民问题。

  苏文忠一边仔细询问问题,一边向老人承诺会尽快向有关部门反映。其中的一位刘大爷感叹到:“人老了,受不了这么大的噪音,所以就想提提。希望代表们向上反映一下,尽快解决。其实,大伙儿对他们的工作都挺满意的,也确实解决了一些问题。”

  人大清河街道工委办陈原梅说,工作站成立大半年来,老百姓反映的情况从房屋拆迁到子女上学,都是涉及民生的问题。“有时候,还有其他辖区的居民也跑我们这儿反映问题。”

  她表示,工作站会尽力为百姓解决困难。比如,辖区的环境治理,就作为重点工作对象。但有些问题是由于政策缺失引起的,“我们一时解决不了,也会向上反映,以引起重视”。

  不仅在北京,全国各地都有人大社区工作站。早在2006年,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就在金陵路社区设立了人大工作站;2007年,安徽省芜湖市三山区的三山街道三华社区有了人大工作站;今年4月,辽宁大连市中长街道也成立了人大工作站……工作站定时定点开放,让百姓与人大代表面对面。

  信息渠道仍需疏通

  随着官民互动的加深,民意能够上达,上情能够下传,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官民互动的常态化、制度化等课题仍然值得探究。

  在南京某高校大三学生小程看来,官民互动就应该做到普通民众的情况能够尽快传达上去,领导决策能迅速落实。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主任杨光斌认为,当前官民互动最大的障碍是,信息在自下而上的传递中受到体制上的限制,真实信息有时会被截留。

  为最大限度地使民情通达,各地政府采取了公开领导电话、官员开博、市长接待日、市长热线、官员大接访等多项举措。有网络调查显示,逾七成受访者认为诸如云南公布领导电话、广东官员开博与网友交流等,应向全国推广。

  “官民互动阻力来自于旧体制的惯性,要做好官民互动,最重要的事就是让老百姓参与到官员选拔中来。互联网、听证会、传统的蹲点调查都是有效的渠道。”谈到如何进一步深化官民互动时,杨光斌说,学术资源也很重要,应该调动学术管道进行民意调研、商讨对策。(赖 睿 陈 臣 岳雅风 陆如东)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