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晚报:仅有“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不够——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燕赵晚报:仅有“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不够
2009年09月16日 15:38 来源:燕赵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9月1日,贵阳市政府的网络新闻发言人正式上岗,主要职责是在互联网上用发帖、跟帖等形式回复网络舆论。这是全国首个以政府名义推出的网络新闻发言人。(9月15日《中国青年报》)

  互联网的普及,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还改变着社会运行方式。网民关注网络除了获取新闻,越来越多的网民选择网络曝光社会不良现象,对社会现象和政府行为进行褒贬评价,越来越多的事件通过网络公开而得到最终的解决。因此,网络新闻发言人既是一个新的尝试,这中间又传递出一些政府的行政思维和工作方式的转变信号。贵阳市政府的网络新闻发言人现身之后,80.3%的网民希望自己所在省市仿效贵阳市政府设立网络新闻发言人,民众对网络新闻发言人的认可,无疑透露出网络在民意表达和社会监督方面的分量。

  事实上,早在今年两会,就有政协委员针对云南“躲猫猫”事件,建议政府设立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保证沟通渠道畅通。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网络媒体在意见表达上具有很多便利性,利用这种便捷渠道实现政府与公众的信息沟通,是实现公共监督的有效手段。建立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体现了政府主动面对公众的开放态度,旨在通过网络及时、主动、准确地发布信息,尽快澄清虚假、不完整信息,消除误解,正确引导网络舆论走向。

  网络新闻发言人可以使政府更好地获取公众意见。没有多元性和广泛性的意见参与,就很难有决策的科学性。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可以让政府在决策过程中多听取民众的意见,同时在执行过程中,民众的参与也可以避免一些偏差的出现。

  我们现在的监督体系越来越有效,同时也越来越复杂,而且是以内部监督为主。理论上,外部监督的成本小于内部监督,制度化监督的成本小于随意性监督。内部监督者越多,越要更多的监督,以至于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如此,老百姓支付的成本越高,监督的有效性也难以保证。所以,社会更需要一套开放型的公众监督机制,网络新闻发言人就是比较有效的与外部监督对接的沟通模式。

  根据网络传播的特性,网络新闻发言人不应是传统新闻发言人的简单复制,而要帮助政府实现从被动应对网络到主动与网民沟通的转变。网络新闻发言人的意义在于,开放了政府与网民的对话渠道,消除了许多信息壁垒,网民的积极参与,势必督促领导干部敏言慎行,更好地做好分内之事。(郭立场)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