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校学者解读十七届四中全会公报反腐论述——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中央党校学者解读十七届四中全会公报反腐论述
2009年09月21日 10:14 来源:法制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十七届四中全会公报“反腐”论述引社会高度关注 本报(法制日报)记者对话中央党校学者

  四中全会公报“推进反腐制度创新”深意何在

  对话人:中共中央党校政法部教授 林喆 记者 杜晓

  对话动机:

  为期4天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9月18日在京闭幕。适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此次会议因而备受各界关注。

  18日下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发布,其中关于“反腐”的表述尤为引人注目。公报称,“坚决反对腐败,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必须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更有效地预防腐败,不断取得反腐败斗争新成效”。

  虽然,在近5000字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公报中,关于反腐的内容仅有200余字,但这200余字可谓是“字字千钧、振聋发聩”。如何全面、深刻地理解十七届四中全会公报关于反腐的论述———本报记者和中央党校著名反腐学者林喆的对话由此开始。

  近年来中央为推进反腐制度创新所作的努力

  ★2004年,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纳入反腐战略方针;

  ★2007年9月,酝酿多时的国家预防腐败局挂牌成立;

  ★2008年6月,《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颁布,明确提出“经过今后5年的扎实工作,建成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基本框架”,将中国“防腐”制度建设推上了一个新高地。

  ★2009年被认为是中国反腐败制度建设的攻坚之年。自5月份以来,中央已连续审议通过了《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等旨在加强反腐的文件。

  正视“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

  记者:近年来,腐败大案、要案时有发生,不仅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也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十七届四中全会,更是把反腐败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提到了一个更高的高度,这从公报中关于“两个必须”的表述中就能看出来。公报里说,“坚决反对腐败,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必须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很明显,“两个必须”彰显了我党惩治腐败、加强廉政建设的信心和决心,那么,为什么要突出强调“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或者说,“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应该如何理解?

  林喆:长期以来,只要涉及到反腐败的问题,都会强调这一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在党内编撰的反腐败教材上也会写明这一点。

  2005年初,中央颁布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其中提到,“到2010年,建成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基本框架”。但2008年印发的《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把这一任务完成的时间表延后了两年。这就是充分考虑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同时,反腐时间表的调整也表现出制定者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总的来看,“两个必须”的论述是对我党历来的反腐姿态和力度的强调和重申,“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也是对当前反腐工作重要性的一种强调。规章制度的建构,对腐败现象的遏制打击,都是需要时间去探索、去尝试的,因此,反腐工作应与整个社会主义时期相始终。

  “腐败落势化”倒逼制度创新

  记者:记者发现,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反腐败的表述言简意赅,其中最大的亮点和含义最深的表述是“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可不可以这样理解: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意味着过去反腐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同时也应该看到,一些问题依然存在。比如,预防和发现腐败的机制有时失灵或反应滞后,不能及时发现某些问题或苗头;个别干部“玩程序”或把制度程序当摆设;“带病提拔”的现象屡见不鲜,贪官腐败金额数在不断升级。

  林喆:的确是这样。除了你刚才说的那些问题,当前腐败现象最重要的新趋势就是腐败的落势化。顾名思义,腐败落势化就是指腐败现象从较高的职位向下落,向基层渗透。许多腐败现象的主体可能仅仅是科级干部甚至是普通人员。这种腐败落势化现象的可怕之处在于,这是干部权力意识的腐败。具体表现为,在很多公职人员看来,只要有权就应该去“用”。

  被称为“河北第一秘”的贪官李真临刑前的一番话,就揭露了一些职务较低的公职人员为何也能贪腐的“秘密”。他说,秘书的权力来自领导默许、制度赋予和自己开辟3个方面。由于秘书是领导的“活动指南”,领导出去视察,各个单位都想让领导现场“指导”,以抬高自己的身价,这样秘书就有机会得到“买路钱”;秘书还可以协调贷款、运作职位,他只要说话,下面的人弄不清到底是领导的意图还是秘书的意图,又不好意思细问,此时秘书就可以假传领导指示,以“二领导”自居;秘书为了个人利益把重要情况瞒过领导,在领导参加会议或找人谈话时吹“耳边风”,关键时刻说假话,借以达到自己的目的。由于秘书是领导身旁的人,谁都不愿意得罪秘书,担心秘书给他穿小鞋。如此,借助一般干部惟上级领导为是的心理,秘书的权力就会变得极大,甚至“可以玩转一个部门或地区”。

  记者:您所说的“腐败落势化”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概括出了目前腐败现象的一个新动向。我们不妨深究下去,为什么会出现“腐败落势化”这样一种现象呢?

  林喆:往深处说,这一现象的出现和“权力意识的腐化堕落”密切相关。

  官员手中的权力是公权力,公权力与公共利益联系在一起。个人因职业或职务而存在的权力并不真正属于官员个人,这一职权是群体权力或国家权力的一部分,只有相对的使用权或履行权,而无占有、处置或放弃的权利。一旦他与该职位或职务分离(如退休、免职或撤职),便不再拥有该权力。公权力本质上的非个体性决定了任何将公权力“私有化”的行为总是对公权力所代表的集团利益或国家利益的否定。权力意识的腐化堕落,实际上是将自己认作了权力的实质主体,故而将手中的权力当作个人谋生和发展手段的私权。

  正因为如此,当前腐败现象在向两头发展,一方面是涉案人员级别升高、涉案金额增大、“群蛀”现象严重,另一方面就是向基层渗透,向非领导干部的人员渗透。

  腐败落势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制度不完善。让人不想贪,这要靠宣传教育;让人不敢贪,就要靠制度完善了。党内有关负责人曾将腐败的四大原因归结为———教育不到位,制度不完善,监督不得力,腐朽思想的影响。因此,制度不完善是造成腐败的重要原因,也是转型时期腐败滋生的重要原因。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