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举全省之力构筑首都"护城河" 8万干部大接访——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河北举全省之力构筑首都"护城河" 8万干部大接访
2009年09月27日 13:10 来源:河北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随着国庆的日益临近,国庆安保工作进入关键阶段。我省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既定部署,抓好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全力以赴,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国庆安保任务。

  八万干部大接访近一个月,解决问题3.27万件

  河北环绕北京,维护稳定工作责任重大。把矛盾纠纷解决在省内,化解在萌芽状态,本身就是对首都稳定的贡献。从9月1日开始,一场规模空前的干部下访接访活动在全省展开。

  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81670名下访干部深入到村街、社区、学校、企业,以解决实际问题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稳定。截至目前,已累计解决各类问题32702件,排查出矛盾纠纷隐患18177件,成功化解9896件,信访形势明显好转,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要在国庆60周年前夕集中时间、集中力量、集中精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最大限度化解矛盾纠纷,最大限度消除不稳定隐患。”省委、省政府强力推动,各级各部门积极行动,以做好国庆安保工作为契机,进一步为广大群众办实事、解决实际困难,更好地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石家庄市实行“分片调度”信访稳定工作机制,把全市划分成东、西、南、北四片,分别由市级领导负责调度;9月1日至10月20日,唐山市每天安排1名市领导到信访联合受理中心值班接访,市领导对31个单位落实了包点责任;邯郸市从市直单位抽调300名干部,与省下访接访组联合接访,各县(市、区)各抽调500名干部下访接访。全省各地、各部门也都分别从本地实际出发,落实领导下访接访制度,妥善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关注和反映的问题,以积极负责的态度认真排查化解信访隐患。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工作中,将坚持一手抓解决问题,一手抓依法规范信访秩序,确保实现国庆节期间进京非正常访“零指标”。

  打防结合,百万警民协力净化治安环境

  立足于环京区域和全省社会面控制“两个战场”,我省筑牢环京、环市、环省界“三道防线”,百万警民协力净化社会治安环境。

  坚决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果断出手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我省政法机关深入推进打黑除恶、命案侦破、追逃、打拐、打击涉枪涉爆、“秋锋09”扫毒行动等严打专项行动,加大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的排查整治力度。今年8月以来,围绕国庆安保需要,我省开展的为期三个月的严打整治斗争,共破获刑事案件34475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5434人,打掉系列犯罪团伙1653个。近期,又以打黑除恶、打击涉枪涉爆犯罪、打击现行犯罪和重点治乱为重点,“三打一治”专项行动深入开展。

  总结北京奥运等重大活动安保工作的经验,将其延伸、推广到各项工作中。作为我省总结奥保经验确立的19项维稳长效机制之一,国庆期间社会治安志愿者工作机制于9月10日全面启动,72万名治安志愿者的执勤岗位覆盖机关、社区、街道、学校、厂矿、村庄。其中,为确保水电油气线路和管道等要害部位和设施安全,我省安排约50万人到重点单位、重点目标、重点线路布防。

  三道护城河防线,最大限度“过滤”危险因素

  进入北京市南大门的咽喉之地——— 高速公路涿州公安检查站内,“忠于职守,戮力同心,筑牢环京护城河”的横幅下,一片繁忙有序的场景:民警正在用金属探测仪逐一检查过往的客车,而车上的行人则排队鱼贯进入一旁的安检室,等待身份证的仔细核对。

  以省公安厅环京护城河指挥部为中心,环京17个公安检查站9个治安卡点为支撑点,包括环京4市、15个县的综合性防控网络,构成了直接保卫首都安全的第一道防线。9月1日启动环京治安检查站以来,从逢疑必查入手,环京安保工作逐步升温:9月10日起,环京各市县公安民警、党政机关人员、治安积极分子和安保志愿者等力量,对通往北京的道路及乡间小径、山间小道进行值守;9月15日完全进入一级警务状态,逢车必查;9月20日起,各环省界卡口、出市卡口实行24小时工作制,最大限度地把危险因素“过滤”掉。

  在此基础上,我省将“护城河”拓展到全省:第二道防线以其他7个省辖市为重点,严密防控可能影响首都安全的因素,就地解决在河北;第三道防线是以我省与天津、内蒙古、山西等6省(区市)3900公里环省界为重点,实现远程控制,把好外省人、车、物进入河北的门户。

  据统计,从9月1日至20日,各环京检查站共检查进京车辆135万台,从中查缉一批危及和影响国庆安全的人员,收缴管制刀具数百把。(实习生张洋 记者牛海英)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