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万大学生跨入军营 带兵人扮演"四个角色"迎接——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13万大学生跨入军营 带兵人扮演"四个角色"迎接
2009年12月10日 08:52 来源:解放军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写在前面的话

  在2009年即将过去的时候,一批批新兵怀揣着绿色梦想,肩负着亲人的期望,激扬着青春壮志,离开家乡走向军营。

  携笔从戎真男儿,耿耿丹心报祖国。在新兵的行列中,大学生士兵成为格外引人注目的一道亮丽风景。今冬征兵,我国兵役征集制度出现大幅变化:大力推行征集主体对象的调整,以各级各类院校应届毕业生为主,优先征集高学历青年。

  这是适应新时期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需要,从源头改善军队兵员结构,提高军队战斗力的超常之举,是促进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是为国家各级政权培养人才的长远大计。今冬,13万大学生走进军营,无疑是值得载入国家和军队发展史册的重要事件。

  一大批烙印着鲜明时代特征的莘莘学子走入军营,是部队建设遇到的一个新情况,使我军传统教育管理方式面临着新的挑战。各级带兵人是如何看待大学生应征参军的?是否做好了迎接大学生士兵的准备工作?准备用什么方式,帮助大学生新兵成长为合格军人,成为部队建设的有用人才?这些问题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焦点。

  连日来,记者踏访北京、天津、山东、河南数十座军营,对部队迎接大学生士兵准备工作进行调研采访。随着调研采访的深入,一个个问号也被拉直。我们相信,各级带兵人能把大学生进军营的“下篇文章”做好,大学生士兵会在军营中茁壮成长。

  用什么眼光看

  ——大学生入伍是“为钱为官”,还是献身国防

  今冬,华夏大地上涌动的大学生报名参军热潮,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受到各界普遍赞誉。但喝彩和掌声中,也夹杂着一些疑虑的目光。有人在互联网上发帖写道:大学生是“为钱为官”而当兵,这些人能打仗吗?

  其实,出现这种疑问并不奇怪。

  为鼓励大学生携笔从戎,教育部、财政部、总参谋部等部门专门出台了8项优惠政策,许多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相应优惠政策。

  对此,有人算过这样“一笔账”:如果是本科毕业生应征入伍,按照最高一学年6000元的学费,服役2年就可以拿到大学4年全部的24000元学费返还。此外,一些地方政府还对入伍的士兵推出一定额度的奖励,有些省市的奖励甚至高达数万元。应征入伍后,每月还可享受士兵津贴,这些加起来是一笔可观的经济收入。这笔账经媒体广泛宣传后,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无须讳言,大学生参军热潮的掀起,不仅仅缘于一腔报国热情,国家和各地出台的优惠政策也起到了激励作用。郑州警备区对791名应征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显示,其参军动因呈现出多样化:“热爱国防,崇尚军人”的占47.8%,“出于经济因素考虑”和“迫于就业压力”的占52.2%,想考军校、提干和选取士官的占50.1%。济南警备区调查结果显示,报名应征入伍的大学生,既为参军报国感到自豪,又期待获得各种优惠。

  那么,各级带兵人是用什么眼光看待这一问题的呢?

  济南市一类大学有19名本科生应征参军,济南警备区政委晋争鸣同他们见面交谈后,得出一个深刻印象:人民解放军在大学生中有很高的威望。晋政委说:“大学生选择参军,无论动因是哪一种,行为本身都是支持国防建设。特别是,我们要看到许多大学生参军主要是出于对军队的热爱,对军人职业的向往。所以,对大学生参军应该给予充分肯定,深情关爱,让他们成为这个光荣集体中合格的一员。”

  大学生参军热,与考研热、公务员热一样,折射着他们在多重压力下做出的多元选择。对此,济南军区政治部主任王健非常坦然:“马克思有句名言,人们所奋斗争取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从这个层面上讲,大学生入伍报效祖国和追求个人利益并不是一个矛盾体。军人也是一种职业,国家给予军人一定利益回报是正常的。现在国家和各地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大学生入伍,就是给予军人的正当利益。对大学生通过参军追求正当利益,不要惊诧,也不要担忧,更不能看成是觉悟低的表现,而要用时代的眼光理性、客观地看待和应对。”

  伟大的事业铸就伟大的军队,伟大的军队培育伟大的战士。“战争年代,许多革命前辈是带着分田地、吃饱饭的目的加入革命队伍的,但经过军营生活的洗礼,他们成了坚定的革命者。军队是大学校、大熔炉。我相信,无论大学生选择参军的动因是什么,经过部队的培养教育,都会成为一块‘好钢’。”天津警备区政委谢建华的话语中透着自信。

  各级带兵人如何看待大批大学生参军,直接关系到他们对大学生士兵的根本态度。记者了解到,济南军区有关部门起草了《关于做好大学生新兵管理教育训练工作的意见》,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求各级带兵人用积极的目光看待大学生参军,看主流、看长远、看发展,形成理解大学生士兵、关心大学生士兵、帮助大学生士兵的良好氛围。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