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贯穿09年灾害始终 全国粮食产量仍现增长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干旱贯穿09年灾害始终 全国粮食产量仍现增长
2009年12月17日 09:10 来源:中国天气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除了3月份,2009年的任何一个月,我国至少有一个地方出现比较明显的干旱,今年此起彼伏的干旱贯穿了我国灾害的始终。”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主任张培群表示。

  龟裂的大地,干涸的河流,渴水的村民……一幕幕影像回放,从北方到南方,从冬季到又一年的冬季,“干旱”这个字眼始终在人们眼中跳跃。

  2009年岁末盘点,正在进行的“2009年国内外十大天气气候事件”投票评选活动中,北方冬麦区30年罕见干旱、南方50年罕见干旱等干旱事件全部位居前列。

  今年干旱的特点

  阶段性明显 今年干旱的特点是阶段性比较明显,旱区当中大部分地区全年平均降水量偏少,旱情严重,也有部分地区虽然经历了阶段性干旱,但对于全年平均来说降水并不少,比如华北冬麦区在2009年11月之2009年1月遭受了罕见的秋冬连旱,但在后期降水并不少,所以总体来说全年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偏多。

  极端干旱事件频发 张培群对于极端干旱事件介绍说,干旱如果达到重旱或者特旱,这已经可以称为是极端天气了,因为重特旱本身也反映了干旱的罕见程度,重旱以上的的干旱本就是不常见的,历史上出现的次数也不多,一般出现都是排在历史上前几名的。以下是今年比较严重的极端干旱事件:

  北方冬麦区30年罕见秋冬连旱 2008年11月至2009年1月,北方冬麦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5~8成,总体上看,冬麦区降水量之少为30年一遇,部分地区达50年一遇,阶段性、区域性的达到了极端干旱的标准。

  南方50年罕见秋旱 8月1日至11月10日,我国南方大部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显著明显偏少,湖南、江西、贵州、云南、广西、广东6省(区)区域平均降水量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三少值,导致江西鄱阳湖比常年提前两个月进入枯水期,赣江、湘江部分河段最低水位创历史新低,这些都达到了极端天气事件定义的标准,可以称为是极端干旱事件。

  西藏10年罕见初夏旱 4月至6月中旬,西藏东部降水量为近10年来同期最少,特别是6月上中旬降水量为1956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值,出现了严重初夏旱。如果仅针对6月上中旬,也是比较罕见的极端天气,但是,如果比较4月至6月,极端性就不是那么明显。

  干旱爆发 饮水困难 干旱对旱区当地的农业及民生影响极大,一些山区和边远地区人畜饮水非常困难。截至9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有84.6万人和63.35万头大牲畜出现临时饮水困难。而湖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统计,湖南省已有88.5万人出现临时饮水困难。

  降水少气温高致使全年干旱频发

  全国平均降水量20年以来最少 干旱指因久晴无雨或少雨,降水量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少而形成的一种气象灾害。2009年1月1日至12月10日,全国平均降水量为565.8毫米,较常年同期(606.0毫米)偏少40.2毫米,偏少近10%,是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4小值,为1987年以来最小值。总体来说,今年降水总体较少,为20年以来降水量最少。

  在区域分布上,与常年同期相比,全国大部地区接近常年同期或偏少,仅黑龙江大部、青海大部、河北南部、山东半岛、江苏南部、广东西部、海南略偏多,偏多并不明显。华北北部、江南中部和西部、西南东南部、华南东部及广西大部、宁夏南部、甘肃、西藏、内蒙古等地偏少10%~50%,局部地区偏少50%以上。

  总之,今年以来,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少,加之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出现了区域性和阶段性严重干旱。这是造成今年总体干旱状况和特征的降水背景,此外还有气温背景。

  全国平均气温50年以来第3高 2009年1月1日至12月9日,全国平均气温为10.7℃,较常年同期(9.7℃)偏高1.0℃,仅次于2007年和2006年,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3高值。

  空间分布上,与常年同期相比,除黑龙江北部、海南南部外,全国其余大部地区气温偏高,其中西北大部、华北西北部、西南中西部、江南北部及内蒙古中西部、广西东北部等地偏高1~2℃。云南、西藏的平均气温均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值,江西、广西、贵州、四川、重庆、青海均为次高值。

  在这种高温少雨的气候背景下,今年的干旱也呈现出非常明显的特征,干旱发生的频次多,范围广。

  全球变暖影响之干旱 最后,张培群还提到了气候变化中全球变暖对于干旱的影响,全球变暖,温度增加,蒸发量增加,干旱更易发生。但更重要的是全球变暖之后降水的分布会有所变化,原来降水偏多的地方可能会减少,降水偏少的地方有可能会降水增加,因此干旱的空间分布也会有很大的变化。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